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工程论文--防腐技术论文

二氧化钛异质结体系的构建及其光生阴极保护性能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9页
    1.1 引言第15-17页
    1.2 金属腐蚀行为第17页
    1.3 腐蚀分类第17-21页
        1.3.1 依据腐蚀特性分类第17页
        1.3.2 依据腐蚀机理分类第17-18页
        1.3.3 依据腐蚀环境分类第18-21页
    1.4 金属防腐蚀技术第21-24页
        1.4.1 保护层防腐技术第21-22页
        1.4.2 缓蚀剂防腐技术第22-23页
        1.4.3 电化学防腐技术第23-24页
    1.5 光生阴极保护技术第24-35页
        1.5.1 光生阴极保护技术简介第24-25页
        1.5.2 光生阴极保护技术原理第25-29页
        1.5.3 光生阴极保护技术研究进展第29-31页
        1.5.4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第31-33页
        1.5.5 纳米二氧化钛光生阴极保护性能的提升方法第33-35页
    1.6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第35-39页
        1.6.1 选题意义第35-37页
        1.6.2 研究内容第37-39页
第二章 Bi_2Se_3/TiO_2的制备及其对304 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研究第39-55页
    2.1 引言第39-40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40-44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40-41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41页
        2.2.3 TiO_2和Bi_2Se_3/TiO_2复合材料制备第41-43页
        2.2.4 复合材料表征第43页
        2.2.5 光电化学测试装置第43-4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4-54页
        2.3.1 形貌、化学组成和光吸收性质分析第44-49页
        2.3.2 光生阴极保护性能分析第49-53页
        2.3.3 光生阴极保护机理第53-54页
    2.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Bi2Te3@Bi_2O_3/TiO_2的制备及其对Q235 碳钢的光生阴极保护研究第55-77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6-60页
        3.2.1 材料与试剂第56-57页
        3.2.2 仪器与设备第57页
        3.2.3 TiO_2和Bi2Te3@Bi_2O_3/TiO_2复合材料制备第57-58页
        3.2.4 复合材料表征第58页
        3.2.5 光电化学测试装置第58-6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0-76页
        3.3.1 化学组成、形貌和结构分析第60-67页
        3.3.2 光电化学性能分析第67-70页
        3.3.3 光阳极对Q235 碳钢的光生阴极保护分析第70-74页
        3.3.4 光生阴极保护机理第74-76页
    3.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四章 MgIn_2S_4/In_2S_3/TiO_2的制备及其对316L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研究第77-95页
    4.1 前言第77-78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8-82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78-79页
        4.2.2 仪器与设备第79页
        4.2.3 TiO_2和MgIn_2S_4/In_2S_3/TiO_2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第79-80页
        4.2.4 纳米复合材料表征第80页
        4.2.5 光电化学测试装置第80-8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2-93页
        4.3.1 化学组成、形貌和结构分析第82-87页
        4.3.2 光电化学分析第87-90页
        4.3.3 光阳极对316L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分析第90-92页
        4.3.4 光生阴极保护机理第92-93页
    4.4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五章 CaIn_2S_4/In_2S_3/TiO_2的制备及其对316L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研究第95-115页
    5.1 前言第95-96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96-99页
        5.2.1 材料与试剂第96-97页
        5.2.2 仪器与设备第97页
        5.2.3 TiO_2和CaIn_2S_4/In_2S_3/TiO_2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第97-98页
        5.2.4 TiO_2和CaIn_2S_4/In_2S_3/TiO_2纳米复合材料表征第98页
        5.2.5 光电化学测试装置第98-9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9-114页
        5.3.1 化学组成、形貌和结构分析第99-104页
        5.3.2 光电化学分析第104-108页
        5.3.3 光生阴极保护分析第108-112页
        5.3.4 光生阴极保护机理第112-114页
    5.4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5-119页
    6.1 结论第115-117页
    6.2 创新点第117页
    6.3 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7-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光学纳米材料的海洋腐蚀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
下一篇:中尺度涡旋三维结构与经向热输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