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2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3.1 高速铁路及其特性 | 第13-14页 |
1.3.2 区域经济系统特性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5 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9页 |
1.5.1 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5.2 文献简评 | 第18-19页 |
第2章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理论分析 | 第19-27页 |
2.1 交通基础设施特性分析 | 第19-20页 |
2.2 交通基础设施推进发展理论 | 第20-23页 |
2.2.1 生长轴理论 | 第20-21页 |
2.2.2 中心地理论 | 第21页 |
2.2.3 增长极理论 | 第21-22页 |
2.2.4 点轴理论 | 第22页 |
2.2.5 网络优化组织理论 | 第22-23页 |
2.3 高速铁路作用效应机制 | 第23-26页 |
2.3.1 交互推动效应机制 | 第23-24页 |
2.3.2 要素作用效应机制 | 第24-25页 |
2.3.3 外部效应机制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京沪高铁溢出效应产生机制及其效应体系 | 第27-40页 |
3.1 溢出效应的含义 | 第27-28页 |
3.2 高速铁路溢出效应产生机制 | 第28-31页 |
3.2.1 溢出效应产生机理 | 第28-29页 |
3.2.2 溢出要素特征 | 第29页 |
3.2.3 溢出过程特征 | 第29-31页 |
3.3 高速铁路溢出效应基本特征 | 第31-32页 |
3.4 京沪高铁溢出效应体系 | 第32-39页 |
3.4.1 直接正向溢出效应 | 第32-35页 |
3.4.2 间接正向溢出效应 | 第35-36页 |
3.4.3 负向溢出效应 | 第36-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京沪高铁对山东区域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0-59页 |
4.1 京沪高铁山东段沿线开通前后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分析 | 第40-45页 |
4.1.1 经济增长变化 | 第41-42页 |
4.1.2 城镇化率变化 | 第42-43页 |
4.1.3 产业结构变化 | 第43-45页 |
4.2 基于总效应模型的分析 | 第45-50页 |
4.2.1 总效应模型的构建 | 第45-47页 |
4.2.2 变量和数据说明 | 第47-48页 |
4.2.3 结果计算及分析 | 第48-50页 |
4.3 基于溢出效应模型的分析 | 第50-58页 |
4.3.1 溢出效应模型的构建 | 第50-51页 |
4.3.2 结果计算及分析 | 第51-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9-6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