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公司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案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0页 |
1.3 研究思路与基本结构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1 文献资料分析法 | 第11页 |
1.4.2 案例分析法 | 第11页 |
1.4.3 比较分析法 | 第11-12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1.5.1 可能的创新 | 第12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2 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创新相关理论 | 第13-17页 |
2.1 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创新概念 | 第13-14页 |
2.1.1 保险产品 | 第13页 |
2.1.2 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 第13-14页 |
2.1.3 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创新 | 第14页 |
2.2 风险理论 | 第14-15页 |
2.3 生命周期理论 | 第15页 |
2.4 保险产品创新的需求理论 | 第15-16页 |
2.5 创新理论 | 第16-17页 |
3 G公司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案例分析 | 第17-28页 |
3.1 G公司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案例详情 | 第17-21页 |
3.1.1 G公司与商业养老保险概况 | 第17-19页 |
3.1.2 G公司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 第19-21页 |
3.2 G公司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创新的成功之处 | 第21-22页 |
3.3 G公司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存在的不足 | 第22-25页 |
3.3.1 利率较低 | 第22-23页 |
3.3.2 营销渠道狭窄 | 第23-25页 |
3.3.3 保险责任同质化 | 第25页 |
3.3.4 保险产品形式单一 | 第25页 |
3.4 G公司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创新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5-28页 |
3.4.1 投资渠道及经济收紧 | 第25-27页 |
3.4.2 政策发展缓慢 | 第27页 |
3.4.3 公司营销渠道发展失衡 | 第27-28页 |
4 香港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与G公司产品的比较 | 第28-39页 |
4.1 香港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概况 | 第28-29页 |
4.2 香港商业养老保险两款产品考察 | 第29-34页 |
4.2.1 保诚“隽升储蓄计划”产品 | 第30-32页 |
4.2.2 香港永明“岁悦储蓄计划”产品 | 第32-34页 |
4.3 G公司产品与香港保险产品比较分析 | 第34-37页 |
4.3.1 价格比较 | 第34-35页 |
4.3.2 收益比较 | 第35-36页 |
4.3.3 保险责任比较 | 第36-37页 |
4.3.4 销售渠道比较 | 第37页 |
4.4 香港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经验借鉴 | 第37-39页 |
5 基于G公司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创新的建议 | 第39-43页 |
5.1 充分利用政策进行产品创新 | 第39-40页 |
5.1.1 个税递延养老保险产品创新 | 第39页 |
5.1.2 养老社区合作产品创新 | 第39-40页 |
5.2 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 | 第40-41页 |
5.2.1 医养结合产品创新 | 第40-41页 |
5.2.2 家庭式保障产品创新 | 第41页 |
5.3 根据区域和经济水平差异进行产品创新 | 第41-42页 |
5.4 改进产品不足进行产品创新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