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的合成、抗癌活性研究以及自组装构建药物自传递系统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缩略词第7-8页
1 绪论第8-24页
    1.1 Bola型两亲性分子第8-11页
        1.1.1 两亲性分子以及其自组装第8-9页
        1.1.2 Bola型分子第9-11页
    1.2 药物自传递系统第11-15页
    1.3 槲皮素的研究现状第15-22页
        1.3.1 槲皮素的结构及理化性质第16-17页
        1.3.2 槲皮素的生物活性第17-18页
        1.3.3 槲皮素衍生物的合成策略研究第18-22页
    1.4 小结第22-24页
2 研究目的以及合成路线设计第24-28页
    2.1 研究目的以及意义第24页
    2.2 合成路线设计第24-28页
3 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的化学合成第28-54页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8页
    3.2 实验操作第28-48页
        3.2.1 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Ⅰ的合成第28-34页
        3.2.2 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Ⅱ的合成第34-42页
        3.2.3 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Ⅲ的合成第42-45页
        3.2.4 非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Ⅳ类)的合成第45-4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8-53页
    3.4 小结第53-54页
4 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第54-64页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54-55页
    4.2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研究第55页
    4.3 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第55-57页
        4.3.1 Hochest 33342染色实验第55-56页
        4.3.2 流式细胞荧光分选实验第56页
        4.3.3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第56-57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7-62页
        4.4.1 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结果分析第57-60页
        4.4.2 诱导细胞凋亡研究第60-61页
        4.4.3 调控细胞凋亡通路研究第61-62页
    4.5 小结第62-64页
5 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的自组装及载药释药能力评价第64-74页
    5.1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64页
    5.2 纳米自组装体的制备以及表征第64-65页
        5.2.1 纳米自组装体的制备第64页
        5.2.2 纳米自组装体临界聚集浓度的测定第64-65页
        5.2.3 纳米自组装体粒径的表征第65页
    5.3 纳米自组装体的载药与释药第65-66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66-71页
        5.4.1 纳米自组装体的形态以及性质研究第66-69页
        5.4.2 纳米自组装体的载药释药能力评价第69-71页
    5.5 小结第71-7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致谢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附录 已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生物相容性的Mg-Zn-Ca-Mn复合材料的制备、力学与腐蚀性能研究
下一篇:胃滞留角蛋白纳米粒的构建与黏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