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钴系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超级电容器概述第13-17页
        1.2.1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第13-14页
        1.2.2 超级电容器的结构第14-15页
        1.2.3 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原理及分类第15-17页
            1.2.3.1 双电层电容器第15-16页
            1.2.3.2 法拉第赝电容器第16-17页
        1.2.4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第17页
    1.3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与现状第17-21页
        1.3.1 双电层电极材料第17-20页
            1.3.1.1 活性炭第18页
            1.3.1.2 碳纳米管第18-19页
            1.3.1.3 石墨烯第19页
            1.3.1.4 碳气凝胶第19-20页
        1.3.2 赝电容电极材料第20-21页
            1.3.2.1 过渡金属氧化物第20页
            1.3.2.2 过渡金属硫化物第20-21页
            1.3.2.3 其他过渡金属化合物赝电容电极材料第21页
            1.3.2.4 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第21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MoS_2纳米线/NiCo_2O_4纳米片分级结构用于高性能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研究第23-36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7页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4-26页
        2.2.2 电极材料合成第26页
            2.2.2.1 合成NiCo_2O_4纳米片第26页
            2.2.2.2 合成MoS_2纳米线/NiCo_2O_4纳米片分级结构第26页
        2.2.3 组装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第26-27页
        2.2.4 表征第27页
        2.2.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NiCo_2O_4纳米片/CuCo_2O_4纳米锥复合材料用于高性能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研究第36-50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实验部分第37-39页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7页
        3.2.2 电极材料合成第37-38页
            3.2.2.1 合成NiCo_2O_4纳米片第37页
            3.2.2.2 合成NiCo_2O_4纳米片/CuCo_2O_4纳米锥第37-38页
        3.2.3 组装非对称电容器第38页
        3.2.4 表征第38页
        3.2.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8-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Co_3S_4纳米针/NiCo_2O_4纳米片分级结构用于高性能非对称超级电容的研究第50-58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实验部分第50-52页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50-51页
        4.2.2 电极材料合成第51页
            4.2.2.1 合成NiCo_2O_4纳米片第51页
            4.2.2.2 合成分级结构的Co_3S_4纳米针/NiCo_2O_4纳米片第51页
        4.2.3 组装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第51页
        4.2.4 表征第51-52页
        4.2.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2-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两步水热法合成NiCo_2S_4/MnCo_2S_4纳米棒用于高性能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研究第58-68页
    5.1 引言第58-59页
    5.2 实验部分第59-60页
        5.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59页
        5.2.2 NiCo_2S_4/MnCo_2S_4纳米棒复合电极材料合成第59-60页
        5.2.3 组装非对称电容器第60页
        5.2.4 表征第60页
        5.2.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0-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6.1 结论第68-69页
    6.2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89页
致谢第89-90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第90-91页
附录第91-94页
    附录A 中英文符号对照表第91-93页
    附录B 中英文符号对照表第93-94页
    附录C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纳米二氧化锡催化剂的制备及在锌—硝基苯原电池中的电催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叶绿素荧光的LED补光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