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社团促进国家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问题的缘起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3 创新点 | 第16-17页 |
1.5 核心概念的厘定 | 第17-19页 |
1.5.1 科技社团 | 第17页 |
1.5.2 国家治理 | 第17-19页 |
第2章 科技社团促进国家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 第19-25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1 第三部门理论 | 第19-20页 |
2.1.2 公共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2.1.3 治理理论 | 第21页 |
2.2 现实依据 | 第21-25页 |
2.2.1 治理主体的改变 | 第22页 |
2.2.2 治理方式的变革 | 第22-23页 |
2.2.3 治理外部环境的变化 | 第23-25页 |
第3章 科技社团促进国家治理的问题分析 | 第25-35页 |
3.1 政府对科技社团的扶持保障缺乏 | 第25-27页 |
3.1.1 地位不明确 | 第25-26页 |
3.1.2 制度政策不完备 | 第26-27页 |
3.2 组织间缺乏交流合作 | 第27-29页 |
3.2.1 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 第27-28页 |
3.2.2 合作沟通活动开展不足 | 第28-29页 |
3.3 社会对科技社团的监督不够完善 | 第29-31页 |
3.3.1 主流媒体的监督不到位 | 第29-30页 |
3.3.2 社会公众的监督不力 | 第30-31页 |
3.3.3 网络监督的不完善 | 第31页 |
3.4 科技社团自身能力薄弱 | 第31-35页 |
3.4.1 人才专业化不足 | 第31-32页 |
3.4.2 资金缺乏 | 第32-33页 |
3.4.3 公信力下降 | 第33-35页 |
第4章 提升科技社团促进国家治理的对策 | 第35-46页 |
4.1 完善政府对科技社团的扶持保障 | 第35-37页 |
4.1.1 明确科技社团的地位 | 第35-36页 |
4.1.2 规范政策制度保障 | 第36-37页 |
4.2 增强社会组织间的交流合作 | 第37-39页 |
4.2.1 建立组织间信息交流共享 | 第37-38页 |
4.2.2 创新沟通合作活动形式 | 第38-39页 |
4.3 丰富社会监督方式 | 第39-42页 |
4.3.1 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 第39-40页 |
4.3.2 强化主流媒体监督 | 第40-41页 |
4.3.3 规范网络化的监督模式 | 第41-42页 |
4.4 加强科技社团自身能力建设 | 第42-46页 |
4.4.1 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 | 第42-43页 |
4.4.2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 第43-44页 |
4.4.3 提升社团自身公信力 | 第44-46页 |
总结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