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关于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方面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2 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的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2 我国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理论基础与发展 | 第20-31页 |
2.1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界定 | 第20-22页 |
2.1.1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定位 | 第20-21页 |
2.1.2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功能 | 第21-22页 |
2.2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2.2.1 有利于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 第22页 |
2.2.2 有利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 第22-23页 |
2.2.3 有利于拓宽投资者的投资渠道 | 第23页 |
2.2.4 有利于完善企业退市制度 | 第23-24页 |
2.3 我国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 | 第24-27页 |
2.4 我国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特点 | 第27-29页 |
2.4.1 “三低”特点 | 第27-28页 |
2.4.2 “三化”特点 | 第28-29页 |
2.5 我国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3 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的发展概况 | 第31-50页 |
3.1 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的现行发展策略 | 第32-36页 |
3.1.1 三层板块架构 | 第32页 |
3.1.2 五大服务功能 | 第32-33页 |
3.1.3 七种业务类型 | 第33-36页 |
3.2 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的发展现状 | 第36-40页 |
3.3 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发展的有利条件 | 第40-41页 |
3.3.1 政策优势 | 第40页 |
3.3.2 股东优势 | 第40-41页 |
3.3.3 区域优势 | 第41页 |
3.4 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的发展成效 | 第41-42页 |
3.5 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发展和河南经济增长共生模式实证分析 | 第42-50页 |
3.5.1 共生理论分析 | 第43页 |
3.5.2 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发展与河南经济增长之间的共生度模型 | 第43-44页 |
3.5.3 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发展和河南经济增长之间的共生模式评判 | 第44-45页 |
3.5.4 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发展和河南经济增长之间的共生度分析 | 第45-49页 |
3.5.5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4 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的发展困境以及原因分析 | 第50-65页 |
4.1 与国内四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对比分析 | 第50-57页 |
4.1.1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多元化服务为核心 | 第50-51页 |
4.1.2 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以平台建设为核心 | 第51-53页 |
4.1.3 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以挂牌展示为核心 | 第53-55页 |
4.1.4 广州股权交易中心——以融资为核心 | 第55-56页 |
4.1.5 对比分析总结 | 第56-57页 |
4.2 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的发展困境 | 第57-62页 |
4.2.1 融资规模相对落后 | 第57-58页 |
4.2.2 会员机构服务能力不强 | 第58-59页 |
4.2.3 市场盈利能力较弱 | 第59页 |
4.2.4 融资产品缺乏政策支持 | 第59-61页 |
4.2.5 板块设置不够细化 | 第61-62页 |
4.2.6 转板机制不通畅 | 第62页 |
4.3 原因分析 | 第62-65页 |
4.3.1 发展时间较短 | 第62-63页 |
4.3.2 行政推动力度较小 | 第63页 |
4.3.3 河南私募投资机构少 | 第63页 |
4.3.4 企业自身素质较低 | 第63-65页 |
5 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发展的优化策略分析 | 第65-71页 |
5.1 河南省建设一流区域股权市场的战略框架 | 第65-67页 |
5.1.1 强化功能定位 | 第65页 |
5.1.2 提升发展目标 | 第65-66页 |
5.1.3 优化发展路径 | 第66-67页 |
5.2 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发展的优化策略 | 第67-71页 |
5.2.1 强化行政推动力度 | 第67-68页 |
5.2.2 提高会员服务能力 | 第68页 |
5.2.3 探索市场盈利模式 | 第68页 |
5.2.4 创造融资有利条件 | 第68-69页 |
5.2.5 丰富板块层次架构 | 第69页 |
5.2.6 加强转板对接机制 | 第69-7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