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运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9-21页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 | 第9-11页 |
一、发病机制 | 第9-10页 |
二、西医治疗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 | 第11-19页 |
一、病名 | 第11-12页 |
二、病因病机 | 第12-13页 |
三、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 | 第13-19页 |
第三节 关于针刺运动疗法 | 第19-21页 |
一、概述 | 第19页 |
二、临床应用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1-35页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第21-22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21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21页 |
三、纳入标准 | 第21页 |
四、排除标准 | 第21-22页 |
五、剔除及脱落标准 | 第22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一、随机化分组方法 | 第22页 |
二、设立对照 | 第22页 |
三、样本量的估算 | 第22页 |
四、针具 | 第22页 |
五、治疗方法 | 第22-24页 |
六、不良事件及相应的处理(随时记录) | 第24页 |
七、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 第24-25页 |
八、统计方法 | 第25页 |
九、临床观察表 | 第25页 |
十、技术路线图 | 第25-27页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第27-29页 |
一、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第27页 |
二、两组ESCV评分比较 | 第27-28页 |
三、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_m)比较 | 第28-29页 |
四、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 第29页 |
五、不良反应 | 第29页 |
第四节 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一、组间比较 | 第29-30页 |
二、组内比较 | 第30页 |
第五节 讨论 | 第30-35页 |
一、针刺运动疗法的理论依据 | 第30-32页 |
二、针刺运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 | 第32-34页 |
三、不足及展望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附录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附件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