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9-30页 |
1.2.1 多孔介质的理论模型 | 第19-20页 |
1.2.2 饱和土的波动理论 | 第20-22页 |
1.2.3 饱和土的有限元时域积分法 | 第22-25页 |
1.2.4 饱和土的人工边界条件 | 第25-28页 |
1.2.5 饱和土-结的动力相互作用 | 第28-30页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30-34页 |
1.3.1 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第2章 饱和两相多孔介质的波动方程及波的传播性质 | 第34-66页 |
2.1 饱和两相多孔介质波动方程的建立 | 第34-38页 |
2.2 不同格式的饱和两相多孔介质波动方程 | 第38-39页 |
2.3 饱和土中波的传播性质 | 第39-45页 |
2.3.1 有限渗透系数情况 | 第39-43页 |
2.3.2 渗透系数为无穷大情况 | 第43-44页 |
2.3.3 渗透系数为零情况 | 第44-45页 |
2.4 波动方程的解 | 第45-46页 |
2.5 关于波速和频散特性的讨论 | 第46-51页 |
2.5.1 波的实际波速 | 第46-47页 |
2.5.2 波的频散特性 | 第47-48页 |
2.5.3 不同渗透系数情况下的波速对比 | 第48-51页 |
2.6 波的衰减 | 第51-54页 |
2.7 不同饱和土中波的传播性质对比分析 | 第54-58页 |
2.7.1 波速和频散性的对比分析 | 第55-58页 |
2.7.2 衰减系数对比分析 | 第58页 |
2.8 u-p方程的波动分析 | 第58-62页 |
2.9 其他参数分析 | 第62-64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3章 u-p格式饱和两相介质动力方程的有限元空间离散 | 第66-76页 |
3.1 u-p格式饱和两相介质动力方程的有限元空间离散 | 第66-71页 |
3.1.1 变量定义 | 第66页 |
3.1.2 基本假定 | 第66页 |
3.1.3 u-p方程的有限元空间离散过程 | 第66-71页 |
3.2 u-p格式饱和两相介质动力方程的矩阵对角化方法 | 第71-7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4章 饱和两相多孔介质的显式有限元时域积分法 | 第76-112页 |
4.1 u-p格式饱和两相介质动力方程的显-隐式时域两步解法 | 第76-86页 |
4.1.1 精细时程积分法 | 第76-77页 |
4.1.2 显-隐式时域积分法 | 第77-81页 |
4.1.3 基于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方法 | 第81-83页 |
4.1.4 算例分析 | 第83-86页 |
4.2 u-p格式饱和两相介质动力方程的双显式时域两步解法 | 第86-106页 |
4.2.1 基于中心差分-单边差分的双显式时域积分法 | 第86-93页 |
4.2.2 基于中心差分-精细积分的双显式时域积分法 | 第93-98页 |
4.2.3 方法的正确性验证 | 第98-100页 |
4.2.4 算例分析 | 第100-106页 |
4.3 u-p格式饱和两相介质动力方程的显式时域多步解法 | 第106-111页 |
4.3.1 计算格式 | 第106-108页 |
4.3.2 正确性验证 | 第108页 |
4.3.3 算例分析 | 第108-11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5章 饱和两相多孔介质的黏弹性人工边界 | 第112-128页 |
5.1 问题描述 | 第112-113页 |
5.2 黏弹性人工边界 | 第113-117页 |
5.2.1 外形波假定 | 第113-114页 |
5.2.2 实际波速 | 第114-115页 |
5.2.3 应力边界条件 | 第115-117页 |
5.2.4 流速边界条件 | 第117页 |
5.3 有限元应用 | 第117-120页 |
5.3.1 人工边界的有限元离散 | 第118-119页 |
5.3.2 考虑边界条件的有限元方程 | 第119-120页 |
5.4 数值算例 | 第120-12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6章 饱和两相介质显式有限元法在OpenSees中的实现 | 第128-148页 |
6.1 OpenSees中常用的u-p方程计算格式及时域分析方法 | 第128-129页 |
6.2 u-p方程的双显式算法在OpenSees中的实现 | 第129-132页 |
6.2.1 采用的单元及矩阵的对角化 | 第130页 |
6.2.2 添加的u-p方程双显式时域积分方法 | 第130-132页 |
6.3 选用分析命令的一些限制和要求 | 第132页 |
6.4 算法的正确性验证 | 第132-134页 |
6.5 饱和土自由场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134-146页 |
6.5.1 模型及网格 | 第134-135页 |
6.5.2 材料定义 | 第135-139页 |
6.5.3 单元 | 第139页 |
6.5.4 阻尼 | 第139-140页 |
6.5.5 边界条件及海水的自重 | 第140页 |
6.5.6 荷载定义 | 第140-141页 |
6.5.7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141-146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46-148页 |
第7章 饱和场地土-桩基-地上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148-174页 |
7.1 基于Client-Server技术的桩-土动力分析方法 | 第148-149页 |
7.2 桩-土动力分析方法的场地土-桩基-结构体系地震响应分析 | 第149-155页 |
7.3 基于OpenSees桩-土整体系统的全显式动力分析方法 | 第155-162页 |
7.3.1 饱和土-桩基-承台-地上结构体系的非线性动力方程 | 第156-157页 |
7.3.2 桩基-承台-地上结构体系的全显式时域积分方法 | 第157-158页 |
7.3.3 提出方法在OpenSees中的实现 | 第158-159页 |
7.3.4 全显式时域积分方法的正确性验证 | 第159-162页 |
7.4 液化场地-结构体系地震响应的试验与数值结果对比 | 第162-173页 |
7.4.1 试验介绍 | 第162-163页 |
7.4.2 单元及材料定义 | 第163-164页 |
7.4.3 边界、阻尼和上部结构配重定义 | 第164-165页 |
7.4.4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165-173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73-1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74-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9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90-192页 |
致谢 | 第192-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