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派生诉讼的案由 | 第13-15页 |
(一)派生诉讼的案由定性存在混乱 | 第13-14页 |
(二)派生诉讼的案由定性不应以原告股东的诉请确定 | 第14-15页 |
(三)派生诉讼当以“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作为案由 | 第15页 |
二、派生诉讼的原告 | 第15-23页 |
(一)派生诉讼的原告起诉积极性不足 | 第16-18页 |
(二)派生诉讼的原告中小股东占比偏低 | 第18-19页 |
(三)派生诉讼中原告股东的身份认定存在偏颇 | 第19-21页 |
(四)派生诉讼中原告“持续持有原则”未考虑例外 | 第21-22页 |
(五)公司授权股东提起派生诉讼成为认定和处理的难点 | 第22-23页 |
三、派生诉讼的被告 | 第23-27页 |
(一)司法实践中被告的范围 | 第23-26页 |
(二)“他人”的应有之意 | 第26-27页 |
四、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 | 第27-34页 |
(一)前置程序对提起派生诉讼的影响程度 | 第27-28页 |
(二)前置程序的设计缺漏 | 第28-29页 |
(三)前置程序的形式和内容要求 | 第29-30页 |
(四)前置程序豁免的具体情形 | 第30-33页 |
(五)“情况紧急”的理论推导 | 第33-34页 |
五、派生诉讼中公司遭受“损失”的问题 | 第34-38页 |
(一)“造成损失”不单指实际损失 | 第34-36页 |
(二)公司损失的赔偿额确定 | 第36-37页 |
(三)“损害赔偿”不单指金钱损害赔偿 | 第37-38页 |
六、完善派生诉讼制度的相关问题 | 第38-41页 |
(一)对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给予充分的激励 | 第38-40页 |
(二)引入、规范和解机制 | 第40-41页 |
结束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本文收录的案例 | 第48-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