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20页 |
(一) 助学贷款政策的背景 | 第7-8页 |
(二) 助学贷款政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第8-12页 |
1.国家助学贷款的含义 | 第8-10页 |
2.国家助学贷款的特征 | 第10-11页 |
3.博弈的含义 | 第11页 |
4.公共政策中利益的含义 | 第11-12页 |
(四)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六)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1.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及博弈分类 | 第13-15页 |
2.公共政策分析理论 | 第15-16页 |
3.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博弈论解释 | 第16-20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20-26页 |
(一) 国内学者对助学贷款的研究 | 第20-24页 |
1.助学贷款机制和制度设计方面的研究 | 第20-21页 |
2.贷款风险防范及贷款偿还拖欠问题研究 | 第21-22页 |
3.贷款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 第22页 |
4.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博弈分析研究 | 第22-24页 |
5.与助学贷款相关的书籍类文献综述 | 第24页 |
(二) 国外学者对助学贷款的研究 | 第24-26页 |
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状况——以河南省为例 | 第26-35页 |
(一) 河南省助学贷款试点背景 | 第26-27页 |
(二) 河南省助学贷款试点工作经历的几个阶段 | 第27页 |
(三) "河南模式"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四) "河南模式"的管理模式 | 第29-31页 |
1.管理体系 | 第29页 |
2.主要特点 | 第29页 |
3.助学贷款具体业务操作中的工作程序 | 第29-31页 |
(五) 河南省助学贷款试点工作中积累的成功经验 | 第31-33页 |
(六) "河南模式"小结 | 第33-35页 |
三、助学贷款政策的博弈分析 | 第35-46页 |
(一) 助学贷款政策演变的历史 | 第35-36页 |
(二) 助学贷款政策中各主体的角色特征和支付函数分析 | 第36-41页 |
1.助学贷款政策中政府的角色特征和支付函数分析 | 第36-38页 |
2.助学贷款政策中银行的角色特征和支付函数分析 | 第38-40页 |
3.助学贷款政策中学校的角色特征和支付函数分析 | 第40页 |
4.助学贷款政策中学生的角色特征和支付函数分析 | 第40-41页 |
(三) 助学贷款政策各个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41-46页 |
1.政府—银行之间的博弈 | 第41-43页 |
2.高校—银行之间的博弈 | 第43-44页 |
3.学生—贷款机构(包括银行、高校等)之间的博弈 | 第44-46页 |
四、完善我国助学贷款政策的对策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