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DCF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DCF的物化性质和毒性 | 第12-14页 |
1.2.2 水环境中DCF的来源和分布 | 第14页 |
1.2.3 去除DCF的方法 | 第14-16页 |
1.3 TCP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1 TCP的物化性质和毒性 | 第16-17页 |
1.3.2 TCP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3 去除TCP的方法 | 第17-18页 |
1.4 零价金属还原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4.1 零价铁降解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2 零价锌降解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4.3 零价金属的还原机理 | 第19-21页 |
1.5 过渡金属离子对还原剂还原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21页 |
1.6 课题的内容、特色及技术路线 | 第21-25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6.2 研究特色 | 第22-23页 |
1.6.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5-2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2.2.1 实验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2.2.2 实验器材的洗涤 | 第26页 |
2.2.3 实验方法的步骤 | 第26-27页 |
2.3 金属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27-28页 |
2.3.1 晶体表面形态分析方法 | 第27页 |
2.3.2 晶体结构分析方法 | 第27页 |
2.3.3 表面元素及结合状态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2.4 分析及检测方法 | 第28-31页 |
2.4.1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DCF的方法 | 第28页 |
2.4.2 气相色谱检测TCP的方法 | 第28-29页 |
2.4.3 HPLC-MS 检测 DCF 产物的方法 | 第29页 |
2.4.4 GC-MS 检测 TCP 产物的方法 | 第29页 |
2.4.5 pH和溶解氧的检测方法 | 第29-31页 |
第3章 过渡金属离子存在下零价锌还原双氯芬酸的研究 | 第31-59页 |
3.1 过渡金属离子存在下零价锌还原DCF的效能及动力学分析 | 第31-32页 |
3.2 过渡金属离子投量的影响 | 第32-36页 |
3.2.1 Co~(2+)投量对零价锌还原DCF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2 Ni~(2+)投量对零价锌还原DCF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3 Cu~(2+)投量对零价锌还原DCF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溶液初始pH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1 溶液初始 pH 值对 Co~(2+)存在下零价锌还原 DCF 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2 溶液初始 pH 值对 Ni~(2+)存在下零价锌还原 DCF 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3 溶液初始 pH 值对 Cu~(2+)存在下零价锌还原 DCF 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溶解氧的影响 | 第39-43页 |
3.4.1 溶解氧对Co~(2+)存在下零价锌还原DCF的影响 | 第39-41页 |
3.4.2 溶解氧对Ni~(2+)存在下零价锌还原DCF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3 溶解氧对Cu~(2+)存在下零价锌还原DCF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 转速的影响 | 第43-46页 |
3.5.1 转速对Co~(2+)存在下零价锌还原DCF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2 转速对Ni~(2+)存在下零价锌还原DCF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3 转速对Cu~(2+)存在下零价锌还原DCF的影响 | 第45-46页 |
3.6 过渡金属离子存在下零价锌还原DCF的产物及机理探讨 | 第46-58页 |
3.6.1 过渡金属离子存在下零价锌还原DCF的产物分析 | 第46-48页 |
3.6.2 样品粉末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48-50页 |
3.6.3 样品粉末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50-53页 |
3.6.4 样品粉末的表面元素结合状态 | 第53-5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过渡金属离子存在下零价铁去除TCP的研究 | 第59-79页 |
4.1 过渡金属离子存在下零价铁去除TCP的效能及动力学分析 | 第59-60页 |
4.2 过渡金属离子投量的影响 | 第60-63页 |
4.2.1 Co~(2+)投量对零价铁去除TCP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2 Ni~(2+)投量对零价铁去除TCP的影响 | 第61-62页 |
4.2.3 Cu~(2+)投量对零价铁去除TCP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 溶液初始pH的影响 | 第63-66页 |
4.3.1 溶液初始 pH 值对 Co~(2+)存在下零价铁去除 TCP 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2 溶液初始 pH 值对 Ni~(2+)存在下与零价铁去除 TCP 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3 溶液初始 pH 值对 Cu~(2+)存在下零价铁去除 TCP 的影响 | 第65-66页 |
4.4 溶解氧的影响 | 第66-69页 |
4.4.1 溶解氧对Co~(2+)存在下零价铁去除TCP的影响 | 第66-67页 |
4.4.2 溶解氧对Ni~(2+)存在下零价铁去除TCP的影响 | 第67-68页 |
4.4.3 溶解氧对Cu~(2+)存在下零价铁去除TCP的影响 | 第68-69页 |
4.5 转速的影响 | 第69-72页 |
4.5.1 转速对Co~(2+)存在下零价铁去除TCP的影响 | 第69-70页 |
4.5.2 转速对Ni~(2+)存在下零价铁去除TCP的影响 | 第70-71页 |
4.5.3 转速对Cu~(2+)存在下零价铁去除TCP的影响 | 第71-72页 |
4.6 过渡金属离子与零价铁还原TCP的产物及机理探讨 | 第72-77页 |
4.6.1 过渡金属离子与零价铁体系还原TCP的产物分析 | 第72-73页 |
4.6.2 样品粉末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73-75页 |
4.6.3 样品粉末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75-7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5.1 结论 | 第79页 |
5.2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