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研究--基于高等农业院校的视角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2-17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第13-14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第14-17页
        1.2.3 简要述评第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20-21页
        1.4.1 可能的创新第20页
        1.4.2 存在的不足第20-21页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概述第21-29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21-25页
        2.1.1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及特点第21-22页
        2.1.2 高等院校与高等农业院校的内涵第22-23页
        2.1.3 培训的内涵及特征第23-24页
        2.1.4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内涵及内容第24-25页
    2.2 基础理论第25-27页
        2.2.1 系统理论第25-26页
        2.2.2 人力资本理论第26页
        2.2.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6-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高等农业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必要性及SWOT分析第29-39页
    3.1 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必要性分析第29-31页
        3.1.1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第29-30页
        3.1.2 高等农业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必要性第30-31页
    3.2 高等农业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SWOT分析第31-39页
        3.2.1 内部环境分析第31-34页
        3.2.2 外部环境分析第34-39页
第4章 高等农业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案例研究第39-57页
    4.1 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基本体系第39-41页
        4.1.1 一个中心第40页
        4.1.2 三个基本点第40-41页
    4.2 三所代表性高等农业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体系第41-43页
        4.2.1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本体系第41页
        4.2.2 南京农业大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本体系第41-42页
        4.2.3 扬州大学农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本体系第42-43页
    4.3 高等农业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个案分析第43-55页
        4.3.1 调查研究设计第43-45页
        4.3.2 调查结果第45-53页
        4.3.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53-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改进高等农业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对策建议第57-65页
    5.1 政府角度第57-59页
        5.1.1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社会观念,营造良好培训氛围第57-58页
        5.1.2 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为培训提供法律保障第58页
        5.1.3 改进考核方式,完善培训的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第58-59页
        5.1.4 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认证管理、培训档案管理机制第59页
    5.2 高等农业院校角度第59-65页
        5.2.1 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增强自主发展意识第59-60页
        5.2.2 优化整合资源,建立多元合作机制第60-61页
        5.2.3 优化教学手段,完善教师激励机制第61页
        5.2.4 完善组织管理,建立考评与追踪服务机制第61-62页
        5.2.5 运用新媒体,不断深入基层第62页
        5.2.6 注重教材建设,完善培训教师队伍第62-65页
结语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第71-79页
致谢第79-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邳州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徐州市铜山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