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问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动机与目的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北野武电影概述 | 第16-20页 |
第一节 导演介绍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导演创作历程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暴力、暴力电影与暴力美学 | 第20-30页 |
第一节 暴力的含义 | 第20-23页 |
第二节 暴力电影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暴力美学 | 第24-26页 |
第四节 暴力美学在电影中的起源与发展 | 第26-30页 |
第三章 北野武电影暴力美学的表现形式 | 第30-52页 |
第一节 瞬间暴力 | 第30-37页 |
一、突发性的暴力 | 第30-34页 |
二、同归于尽的暴力 | 第34-37页 |
第二节 纯粹的安静 | 第37-48页 |
一、人与自然交融的安静 | 第37-42页 |
二、精神世界的安静 | 第42-44页 |
三、叙事节奏创造的安静 | 第44-48页 |
第三节 北野武电影暴力与安静的二元统一 | 第48-52页 |
第四章 北野武电影暴力美学与其他导演的比较 | 第52-63页 |
第一节 暴力美学的符号化呈现 | 第52-56页 |
一、吴宇森暴力美学中的“白鸽”象征与华丽的“升格”镜头 | 第52-53页 |
二、昆汀怪诞的黑色幽默与戏谑 | 第53-55页 |
三、北野武暴力美学中的“蓝色”影调与“大海”的隐喻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暴力美学中的精神内核 | 第56-63页 |
一、吴宇森浪漫的侠义情怀 | 第56-58页 |
二、昆汀的反叛精神 | 第58-60页 |
三、北野武对死亡的冷峻思考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北野武电影创作年表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博/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