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的梦境--探索贝克辛斯基幻想绘画中的真实愿景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9-12页 |
1.1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创作实践的现状和趋势 | 第11页 |
1.3 研究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 第11-12页 |
二、贝克辛斯基的艺术生涯 | 第12-19页 |
2.1 贝克辛斯基简介 | 第12-15页 |
2.1.1 生平简介 | 第12-14页 |
2.1.2 贝克辛斯基艺术的重要合作者与研究者 | 第14-15页 |
2.2 贝克辛斯基艺术简介 | 第15-19页 |
2.2.1 贝克辛斯基绘画的总体风格发展 | 第15-18页 |
2.2.2 贝克辛斯基绘画主要呈现的内容 | 第18-19页 |
三、贝克辛斯基幻想绘画的风格倾向 | 第19-24页 |
3.1 贝克辛斯基作品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与差异 | 第19-22页 |
3.2 贝克辛斯基作品的表现主义倾向与差异 | 第22-23页 |
3.3 贝克辛斯基作品的抽象主义倾向与差异 | 第23-24页 |
四、贝克辛斯基艺术形式出现的社会背景因素 | 第24-27页 |
4.1 贝克辛斯基所处的现代波兰社会 | 第24-25页 |
4.2 贝克辛斯基的艺术活跃时期与现代美术 | 第25页 |
4.3 现代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发展对人类思维的扩展 | 第25-26页 |
4.4 贝克辛斯基美术与现代主义的纠缠与悖离 | 第26-27页 |
五、贝克辛斯基艺术风格表象之下的真实愿景 | 第27-38页 |
5.1 从神秘主义说起 | 第28-31页 |
5.1.1 以象征主义勃克林作比较 | 第28-29页 |
5.1.2 神秘主义与直觉经验 | 第29-31页 |
5.2 具象的梦境——梦境背后的真实愿景 | 第31-34页 |
5.2.1 梦境摄影 | 第31-33页 |
5.2.2 哥特风格的地狱末日场景与暗黑主题 | 第33-34页 |
5.3 内心的愿景——死亡话题与人性关照 | 第34-38页 |
5.3.1 无法回避的死亡话题 | 第34-35页 |
5.3.2 贝克辛斯基暗黑主题之外的人性内涵 | 第35-37页 |
5.3.3 人本价值的回归与对生命的关照 | 第37-38页 |
六、结语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