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景区与城市共生途径的研究--以常熟虞山景区为例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1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11-12页 |
·文脉主义理论 | 第12页 |
·人本主义思想理论 | 第12-13页 |
·城市意象理论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的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重要概念论述及其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相关概念论述 | 第16-18页 |
·风景名胜区的定义 | 第16页 |
·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 | 第16-17页 |
·城市及城市化 | 第17-18页 |
·城市风景区与城市 | 第18页 |
·研究界定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城市风景区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历程及问题分析 | 第19-30页 |
·城市风景区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历程 | 第19-21页 |
·城景相对独立阶段 | 第19页 |
·城景相互协调阶段 | 第19-20页 |
·城景对立失调阶段 | 第20页 |
·未来城景重新协调阶段 | 第20-21页 |
·城市风景区与城市发展历程中的互动解析 | 第21-29页 |
·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 第21页 |
·两者之间的矛盾对立 | 第2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城市风景区与城市共生的途径研究 | 第30-46页 |
·城景“共生”的原则 | 第30页 |
·保护与发展统一原则 | 第30页 |
·资源与环境共生原则 | 第30页 |
·城景“共生”的途径 | 第30-45页 |
·土地协调——布局合理 | 第31-34页 |
·生态保护——自然回归 | 第34-37页 |
·历史延续——文化传承 | 第37-39页 |
·环境整合——人居改善 | 第39-42页 |
·特色提升——魅力彰显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虞山景区与常熟城市共生途径的实践 | 第46-69页 |
·常熟城市发展概况 | 第46页 |
·虞山景区发展概况 | 第46-47页 |
·景区与城市发展中的互动解析 | 第47-51页 |
·景区与城市的良性互动 | 第47-48页 |
·景区与城市的矛盾解析 | 第48-51页 |
·景区与城市“共生”的途径 | 第51-68页 |
·协调用地,合理布局——依山环水,双城发展 | 第51-54页 |
·山林建设,水源保护——十里青山,七溪流水 | 第54-56页 |
·景源梳理,规划引导——吴韵古城,文化乐土 | 第56-60页 |
·环境整合,空间营造——显山露水,人居天堂 | 第60-65页 |
·风貌特色,提升优化——枕山而城,花园景观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研究总结 | 第69页 |
·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详细摘要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