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 | 第11-14页 |
1.2.1 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标准 | 第11-12页 |
1.2.2 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具有电能质量治理功能的多功能并网逆变器 | 第14-16页 |
1.3.1 公用电网谐波标准 | 第14页 |
1.3.2 多功能并网逆变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电网故障下三相并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控制技术研究 | 第18-35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 第18-19页 |
2.3 基于准PR控制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 | 第19-22页 |
2.3.1 基于准PR控制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 第19-20页 |
2.3.2 准PR控制器参数设计 | 第20-22页 |
2.4 正负序分离方法 | 第22-26页 |
2.4.1 基于多重二阶广义积分器(MSOGI)的正负序分离方法 | 第22-24页 |
2.4.2 基于多重复数滤波器(MCCF)的正负序分离方法 | 第24-26页 |
2.5 三相并网逆变器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 第26-29页 |
2.5.1 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的参考电流指令 | 第26-27页 |
2.5.2 正负序无功功率参考值计算 | 第27-28页 |
2.5.3 三相并网逆变器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整体框图 | 第28-29页 |
2.6 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29-3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三相多功能并网逆变器最优补偿控制策略研究 | 第35-50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三相多功能并网逆变器的电能质量治理控制策略 | 第35-37页 |
3.2.1 非线性负载特性分析 | 第35-36页 |
3.2.2 负荷电流中谐波分量的提取 | 第36-37页 |
3.2.3 三相多功能并网逆变器的电能质量治理控制策略整体框图 | 第37页 |
3.3 三相多功能并网逆变器的最优补偿控制策略 | 第37-43页 |
3.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估模型 | 第38-39页 |
3.3.2 给定综合补偿指标使补偿容量最小(目标一) | 第39-40页 |
3.3.3 给定补偿容量使综合补偿指标最小(目标二) | 第40-42页 |
3.3.4 三相多功能并网逆变器最优补偿控制策略整体框图 | 第42-43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43-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实验平台设计 | 第50-56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基于d SPACE实时仿真系统的实验平台构建 | 第50-51页 |
4.3 系统主电路硬件设计 | 第51-53页 |
4.3.1 系统直流侧电容的选取 | 第51-52页 |
4.3.2 LC滤波器的设计 | 第52页 |
4.3.3 逆变器开关器件的选择 | 第52-53页 |
4.4 d SPACE转接控制板设计 | 第53-55页 |
4.4.1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设计 | 第53-54页 |
4.4.2 驱动电路设计 | 第54-55页 |
4.4.3 保护电路的设计 | 第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6-68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正常电网条件下三相逆变器并网实验 | 第56页 |
5.3 电网故障下三相并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实验 | 第56-61页 |
5.4 具有电能质量治理功能的三相多功能并网逆变器实验 | 第61-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