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通过干扰AP2转录因子及种子储藏蛋白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6-34页
    1.1 油菜的概述第16-18页
        1.1.1 油菜的价值第16-17页
        1.1.2 我国油菜的发展现状第17-18页
    1.2 植物种子发育过程中的油脂合成机理第18-20页
        1.2.1 脂肪酸的合成第18-19页
        1.2.2 三酰甘油的合成第19页
        1.2.3 三酰甘油的降解第19-20页
    1.3 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提高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第20-27页
        1.3.1 利用基因工程增加脂肪酸的合成第21-23页
        1.3.2 利用基因工程增加三酰甘油的合成第23-24页
        1.3.3 利用基因工程抑制三酰甘油的降解第24页
        1.3.4 转录因子与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第24-26页
        1.3.5 油脂合成的多基因策略第26-27页
    1.4 甘蓝型油菜种子储藏蛋白研究进展第27-29页
        1.4.1 Napin和Cruciferin第27-28页
        1.4.2 oleosin第28-29页
    1.5 植物AP2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第29-33页
        1.5.1 植物AP2/EREBP转录因子家族的分类与进化第29-30页
        1.5.2 植物AP2转录因子参与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第30-33页
    1.6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立题思路第33-3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4-46页
    2.1 试验材料第34-36页
        2.1.1 植物材料第34页
        2.1.2 菌株与质粒第34页
        2.1.3 培养基第34-35页
        2.1.4 酶与试剂、仪器和设备第35-36页
        2.1.5 溶液第36页
    2.2 实验方法第36-46页
        2.2.1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第36-37页
        2.2.2 大肠杆菌的常规转化第37页
        2.2.3 大肠杆菌的快速转化第37页
        2.2.4 质粒DNA的抽提第37页
        2.2.5 Biospin胶回收试剂盒回收DNA第37-38页
        2.2.6 T载体的连接第38页
        2.2.7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第38页
        2.2.8 农杆菌的转化第38页
        2.2.9 农杆菌菌种的保存第38-39页
        2.2.10 工程感染菌株的准备第39页
        2.2.11 油菜子叶柄的遗传转化第39-40页
        2.2.12 油菜叶片总DNA的提取第40-41页
        2.2.13 定量PCR分析第41-44页
        2.2.14 种子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44页
        2.2.15 气相色谱对脂肪酸含量分析第44页
        2.2.16 转基因植株的形态学观察与考种分析第44-45页
        2.2.17 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45-4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6-68页
    3.1 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生根与移栽第46-47页
    3.2 转基因油菜的分子鉴定第47-50页
        3.2.1 T1代油菜转基因植株标记基因的PCR鉴定第47-48页
        3.2.2 T2代油菜转基因植株标记基因的PCR鉴定第48页
        3.2.3 PCR阳性转基因植株的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第48-50页
    3.3 转基因植株基因表达的研究第50-53页
        3.3.1 AP2基因的表达分析第50-51页
        3.3.2 Napin和Cruciferin基因的表达分析第51-53页
    3.4 甘蓝型油菜转基因植株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千粒重、荚果长度、每果粒数分析第53-58页
        3.4.1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油菜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比较第53-55页
        3.4.2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油菜千粒重的比较第55-56页
        3.4.3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油菜喙长、荚果长度、每果粒数的比较第56-57页
        3.4.4 AP2、Napin和Cruciferin基因RNA干扰株系的农艺性状分析第57-58页
    3.5 BnAP2与野生型植株的表型差异第58-68页
        3.5.1 花瓣第58-60页
        3.5.2 荚果第60页
        3.5.3 叶片第60-68页
4 讨论第68-72页
    4.1 启动子的选择第68页
    4.2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鉴定第68页
    4.3 AP2基因是油脂合成的负调控因子第68-70页
    4.4 Napin和Cruciferin基因对脂肪酸合成的影响第70-71页
    4.5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aMV 35S启动子高效通用筛查检测方法及水稻筛查检测标准物质研究
下一篇:白芨的无菌萌发与离体无性繁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