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

延安文艺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论 延安文艺传播研究视角的建立第10-22页
    一 延安文艺的界定第10-12页
    二 延安文艺的研究状况第12-22页
        (一) 国内延安文艺的研究状况第13-14页
        (二) 关于延安文艺传播的研究现状第14-22页
第一章 延安文艺的传播环境生态第22-38页
    一 延安文艺传播与生态环境第22-30页
        1. 传播生态与传播活动的关系第22-23页
        2. 延安文艺传播的生态环境第23-28页
        3. 延安文艺传播环境的开放性第28-30页
    二 环境生态与延安文艺的传播要素第30-33页
    三 文艺传播环境生态的现实意义第33-38页
第二章 延安文艺的传播主体与受众第38-52页
    一 延安文艺的传播主体:延安知识分子三重身份的同一第38-46页
        1. 知识分子向文艺工作者身份的转变第38-41页
        2. 作为文学生产者的延安知识分子第41-43页
        3. 作为传播者身份的延安知识分子第43-46页
    二 延安文艺的受众群体: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第46-52页
        1. “工农兵”受众群体的确立与培养第46-48页
        2. 层次复杂的受众对象第48-49页
        3.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第49-52页
第三章 延安文艺的传播媒介与传播形式第52-68页
    一 延安文艺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选择第52-54页
        1. 传播媒介的选择第52-53页
        2. 传播媒介与延安文艺的互动关系第53-54页
    二 延安文艺传播媒介的利用第54-68页
        1. 民间口头媒介的利用:街头诗与新秧歌剧第54-58页
        2. 纸质媒介的利用:延安的报刊传播第58-60页
        3. 电子媒介与延安文艺传播时空的拓展第60-68页
第四章 延安文艺的传播效果及影响第68-96页
    一 延安文艺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第68-76页
        (一) 《讲话》在国外的研究与传播第68-72页
        (二) 国外对延安文艺代表性作家作品的研究第72-74页
        (三) 延安文艺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与启示第74-75页
        (四) 国外延安文艺研究的特点与不足第75-76页
    二 延安文艺在国统区的传播与影响第76-83页
        1. 以报刊作为阵地开展宣传讨论第76-78页
        2. 组织学习座谈和文艺活动第78-79页
        3. 传播、借鉴延安文艺经验第79-83页
    三 延安文艺对当代文学体制的影响第83-96页
        1. 现代文学生态与延安文艺体制的形成第84-87页
        2. 作家的身份转变与文艺组织建设第87-91页
        3. 文学批评和奖励机制第91-96页
结语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清陕西三原文人群体及其著述研究
下一篇:蕾·阿曼特劳特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