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现状综述第10-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页
    1.5 创新尝试第12-13页
2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形成历程第13-19页
    2.1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13-15页
        2.1.1 经济背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经济局面第13-14页
        2.1.2 政治背景:“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第14页
        2.1.3 文化背景:“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第14-15页
    2.2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第15-19页
        2.2.1 化性起伪的性恶论第15-16页
        2.2.2 “明于天人之分”的天人观第16-19页
3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内涵及作用第19-29页
    3.1 荀子“隆礼”的内涵及作用第19-21页
        3.1.1 革新西周、孔孟之“礼”第19-20页
        3.1.2 调节欲望,维护社会秩序第20-21页
    3.2 荀子“隆礼”的作用第21-23页
        3.2.1 规范社会秩序第21-22页
        3.2.2 引领政治导向第22页
        3.2.3 教化道德修养第22-23页
    3.3 荀子“重法”的内涵及作用第23-24页
        3.3.1 “以礼入法”第23-24页
        3.3.2 明德慎罚,罚当其罪第24页
    3.4 荀子“重法”的作用第24-26页
        3.4.1 维护政治统治第24-25页
        3.4.2 完善“礼”的规范性第25页
        3.4.3 补充“礼”之道德教化的不足第25-26页
    3.5 荀子“礼”与“法”融合第26-29页
        3.5.1 “礼”是“法”的根本原则第27页
        3.5.2 “法”是“礼”的基本保障第27页
        3.5.3 “礼”与“法”相辅相成第27-29页
4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之处第29-37页
    4.1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重要文化源泉第29-32页
        4.1.1 理想人格理念有助于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第30-31页
        4.1.2 道德教化理念有助于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第31-32页
    4.2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创新方案第32-34页
        4.2.1 道德教化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第32-33页
        4.2.2 礼与法相结合的管理方法第33-34页
    4.3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原则第34-37页
        4.3.1 继承与创新结合原则第34-35页
        4.3.2 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原则第35页
        4.3.3 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原则第35-37页
5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第37-47页
    5.1 借鉴荀子道德教育方法,推动当今道德教育的方法创新第37-40页
        5.1.1 在道德教育中促使大学生形成自我道德修养第37-39页
        5.1.2 加强道德实践的发展完善第39-40页
        5.1.3 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第40页
    5.2 引入法制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完善第40-47页
        5.2.1 加强法制教育,促进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第41-44页
        5.2.2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第44-47页
结语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槐耳清膏对人肺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头穴丛刺法对脑卒中大鼠缺血半暗带突触可塑性影响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