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背景下的晚明文人花鸟画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1.1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 第7-8页 |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第8-9页 |
| 1.3 晚明时间的界定 | 第9-11页 |
| 2 晚明社会与阳明心学 | 第11-21页 |
| 2.1 晚明社会背景 | 第11-13页 |
| 2.1.1 黑暗停滞的政治 | 第11-12页 |
| 2.1.2 快速发展的城镇经济 | 第12页 |
| 2.1.3 程朱理学的衰微和心学的兴起 | 第12-13页 |
| 2.2 明代心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 | 第13-21页 |
| 2.2.1 白沙心学 | 第14-15页 |
| 2.2.2 阳明心学 | 第15-17页 |
| 2.2.3 龙溪学派和泰州学派 | 第17-21页 |
| 3 心学背景下的晚明文人花鸟画整体特征 | 第21-25页 |
| 3.1 突出创新,风格各异 | 第21-22页 |
| 3.2 绘画作品中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 第22-23页 |
| 3.3 绘画题材选择世俗化 | 第23-25页 |
| 4 晚明文人花鸟画家及其绘画作品分析 | 第25-45页 |
| 4.1 心学影响下的徐渭花鸟画创作 | 第25-37页 |
| 4.1.1 徐渭生平 | 第25-26页 |
| 4.1.2 徐渭的心学渊源 | 第26-29页 |
| 4.1.3 心学影响下的徐渭写意花鸟画特征 | 第29-37页 |
| 4.2 心学背景下其他文人花鸟画家绘画作品分析 | 第37-45页 |
| 4.2.1 陈洪绶 | 第37-41页 |
| 4.2.2 周之冕 | 第41-43页 |
| 4.2.3 蓝瑛 | 第43-45页 |
| 5 晚明文人花鸟画对后世的影响 | 第45-47页 |
| 结语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