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3-14页 |
2.水环境治理的相关概念解析、理论基础和治理模式分析 | 第14-19页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4-15页 |
2.1.1 生态环境的概念 | 第14页 |
2.1.2 水环境的概念 | 第14页 |
2.1.3 水环境治理的概念 | 第14-15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2.1 公共管理理论 | 第15页 |
2.2.2 环境经济理论 | 第15-16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页 |
2.3 水环境治理的模式分析 | 第16-19页 |
2.3.1 以政府为主体的治理模式 | 第17页 |
2.3.2 以市场为主体的治理模式 | 第17-18页 |
2.3.3 公众参与的治理模式 | 第18-19页 |
3.苍南县水环境治理现状 | 第19-23页 |
3.1 苍南县水环境现状 | 第19页 |
3.1.1 苍南县水资源布局 | 第19页 |
3.1.2 苍南县水环境困局 | 第19页 |
3.2 苍南县水环境治理举措和成效 | 第19-21页 |
3.2.1 强化责任,全面加强制度建设 | 第19-20页 |
3.2.2 强化攻坚,全面推进污染治理 | 第20页 |
3.2.3 强化统筹,全力抓好水利工程 | 第20-21页 |
3.2.4 强化联动,全力抓好长效管控 | 第21页 |
3.3 苍南县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1-23页 |
3.3.1 制度建设不完善 | 第21-22页 |
3.3.2 治理主体不明晰 | 第22页 |
3.3.3 治理方式不科学 | 第22页 |
3.3.4 公众力量参与不足 | 第22-23页 |
4.国内外治水模式的经验总结 | 第23-28页 |
4.1 国内外水环境治理的部分案例 | 第23-25页 |
4.1.1 英国治理案例 | 第23-24页 |
4.1.2 西欧治理案例 | 第24页 |
4.1.3 国内治理的成功案例 | 第24-25页 |
4.2 国内外水环境治理的经验启示 | 第25-28页 |
4.2.1 有完备的治水制度 | 第25页 |
4.2.2 有明晰的管理主体 | 第25-26页 |
4.2.3 有强大的资金支持 | 第26页 |
4.2.4 有高效的市场运作 | 第26页 |
4.2.5 有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 第26-28页 |
5.苍南水环境治理对策建议 | 第28-32页 |
5.1 加快完善制度体系 | 第28页 |
5.1.1 完善法规体系 | 第28页 |
5.1.2 完善融资体系 | 第28页 |
5.2 加快完善治水管理体系 | 第28-29页 |
5.2.1 建立权责明晰的管理体系 | 第28-29页 |
5.2.2 完善水环境监督管理体系 | 第29页 |
5.3 大力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 | 第29-30页 |
5.3.1 建立良性高效的资源保障机制 | 第29-30页 |
5.3.2 完善涉水规费动态调节机制 | 第30页 |
5.4 充分引导社会公众参与 | 第30-32页 |
5.4.1 完善政府决策民主化 | 第30页 |
5.4.2 完善信息公开和正面宣教机制 | 第30-31页 |
5.4.3 营造社会参与治理的渠道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