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6-19页 |
1.1 丙烷脱氢反应研究背景 | 第6-7页 |
1.2 丙烷氧化脱氢反应催化剂研究 | 第7-9页 |
1.3 丙烷氧化脱氢反应机理研究 | 第9-12页 |
1.4 氮化硼催化丙烷氧化脱氢 | 第12-17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7-19页 |
2 理论计算方法 | 第19-25页 |
2.1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9-21页 |
2.2 过渡态理论 | 第21-23页 |
2.3 计算软件及方法 | 第23-25页 |
3 氧端氮化硼的结构 | 第25-33页 |
3.1 单层六方氮化硼的结构 | 第25-26页 |
3.2 氧端单层六方氮化硼的结构 | 第26-32页 |
3.2.1 扶手椅式边界氧端氮化硼结构 | 第27-28页 |
3.2.2 锯齿形硼边界氧端氮化硼结构 | 第28-29页 |
3.2.3 锯齿形氮边界氧端氮化硼结构 | 第29-32页 |
3.3 小结 | 第32-33页 |
4 氧端氮化硼催化丙烷氧化脱氢反应机理 | 第33-57页 |
4.1 过氧化物形氧端氮化硼催化丙烷氧化脱氢机理 | 第33-40页 |
4.1.1 丙烷在Armchair-a-B过程中的第一次脱氢反应 | 第34-35页 |
4.1.2 丙烷在Armchair-a-B过程中的第二次脱氢反应 | 第35-37页 |
4.1.3 丙烷在Armchair-a-N过程中的第一次脱氢反应 | 第37-38页 |
4.1.4 丙烷在Armchair-a-N过程中的第二次脱氢反应 | 第38-39页 |
4.1.5 Armchair-a-B过程和Armchair-a-N过程的比较 | 第39-40页 |
4.2 二聚体形氧端氮化硼催化丙烷氧化脱氢机理 | 第40-42页 |
4.2.1 丙烷在Zigzag-B活性位的第一次脱氢反应 | 第40-41页 |
4.2.2 丙烷在Zigzag-B活性位的第二次脱氢反应 | 第41-42页 |
4.3 原子形氧端氮化硼催化丙烷氧化脱氢机理 | 第42-52页 |
4.3.1 丙烷在Armchair-b-B过程中的第一次脱氢反应 | 第43-44页 |
4.3.2 丙烷在Armchair-b-B过程中的第二次脱氢反应 | 第44-45页 |
4.3.3 丙烷在Armchair-b-N过程中的第一次脱氢反应 | 第45-46页 |
4.3.4 丙烷在Armchair-b-N过程中的第二次脱氢反应 | 第46-48页 |
4.3.5 Armchair-b-B过程和Armchair-b-N过程的比较 | 第48-49页 |
4.3.6 丙烷在Zigzag-N活性位的同时脱氢反应 | 第49-50页 |
4.3.7 丙烷在Armchair-b活性位的同时脱氢反应 | 第50-52页 |
4.4 丙烯脱附产物分析 | 第52-55页 |
4.5 小结 | 第55-57页 |
5 催化剂的再生及丙烷碳碳键断裂反应机理 | 第57-71页 |
5.1 催化剂的再生 | 第57-66页 |
5.1.1 Armchair-a结构催化剂的再生 | 第58-60页 |
5.1.2 Armchair-b结构催化剂的再生 | 第60-62页 |
5.1.3 Zigzag-B结构催化剂的再生 | 第62-64页 |
5.1.4 Zigzag-N结构催化剂的再生 | 第64-65页 |
5.1.5 小结 | 第65-66页 |
5.2 丙烷碳碳键的断裂 | 第66-71页 |
5.2.1 Armchair-a结构上丙烷碳碳键的断裂 | 第66-67页 |
5.2.2 Armchair-b结构上丙烷碳碳键的断裂 | 第67-68页 |
5.2.3 Zigzag-B结构上丙烷碳碳键的断裂 | 第68-69页 |
5.2.4 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