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11页 |
二、选题依据 | 第11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1-12页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第12页 |
三、学习动机理论 | 第12-13页 |
四、视听教育理论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第五节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第六节 主要内容及研究设计 | 第14-16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15-16页 |
第七节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文献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实地调研法 | 第16页 |
三、行动研究法 | 第16-17页 |
第八节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8-20页 |
第一节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微课的特征 | 第18页 |
一、“微乎其微、精益求精” | 第18页 |
二、“形式多样、整合资源” | 第18页 |
三、“课堂内外、充分延展” | 第18页 |
第二节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微课应用的优越性 | 第18-20页 |
一、课堂生动丰富,富有感染力 | 第18页 |
二、提高课堂效率,节约资源 | 第18-19页 |
三、积累教学资源,教学相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施的前期准备 | 第20-22页 |
第一节 调查目的 | 第20页 |
第二节 问卷设计 | 第20页 |
第三节 调查方法 | 第20页 |
第四节 调查结果统计 | 第20-22页 |
一、学生对微课了解程度调查 | 第20-21页 |
二、学生对于课堂使用微课的期待调查 | 第21页 |
三、目前微课使用满意度调查分析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施 | 第22-31页 |
第一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 | 第22-26页 |
一、计划 | 第22-23页 |
二、行动 | 第23-25页 |
三、观察 | 第25页 |
四、反思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 | 第26-31页 |
一、计划 | 第26-27页 |
二、行动 | 第27-29页 |
三、观察 | 第29-30页 |
四、反思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 | 第31-39页 |
第一节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微课的类型 | 第31-33页 |
一、知识构建型 | 第31页 |
二、明晰重难点型 | 第31-32页 |
三、思考探究型 | 第32页 |
四、拓展升华型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课堂改革新焦点,微课呈现新价值 | 第33-36页 |
一、建构知识,渐入佳境,微课引领课堂改革之趋 | 第33-35页 |
二、创设情境,讲好故事,微课赋予课堂艺术之美 | 第35页 |
三、适时引导,愤启悱发,微课点燃课堂智慧之光 | 第35-36页 |
四、源自生活,立足学科,微课构建课堂风骨之韵 | 第36页 |
第三节 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教学反思 | 第36-37页 |
一、不为使用而使用 | 第36页 |
二、教师要积极引导 | 第36-37页 |
三、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 第37页 |
四、注重更新,与时俱进 | 第37页 |
第四节 研究不足 | 第37-39页 |
一、开展微课研究的理论基础不足 | 第37页 |
二、微课的开发应用过程中缺少评价机制 | 第37页 |
三、微课视频制作技术支持不够 | 第37-3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