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贷”的法律规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关于对“校园贷”的态度 | 第10-11页 |
1.2.2 关于对“校园贷”的风险及规制 | 第11-12页 |
1.2.3 关于“校园贷”国内外比较研究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校园贷概述 | 第14-24页 |
2.1 “校园贷”概念范畴解析 | 第14-16页 |
2.1.1 “校园贷”内涵 | 第14页 |
2.1.2 “校园贷”类型 | 第14-15页 |
2.1.3 “校园贷”特点 | 第15-16页 |
2.2 “校园贷”现状分析 | 第16-20页 |
2.2.1 校园借贷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2.2.2 “校园贷”现状调查 | 第17-20页 |
2.3 “校园贷”典型案例分析 | 第20-24页 |
2.3.1 典型案例 | 第20-21页 |
2.3.2 从案例看“校园贷”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2.3.3 “校园贷”问题产生原因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校园贷”法律风险分析 | 第24-31页 |
3.1 借贷平台 | 第24-26页 |
3.1.1 借贷平台外部风险 | 第24-25页 |
3.1.2 借贷平台自身风险 | 第25-26页 |
3.2 借款人 | 第26-28页 |
3.2.1 被高利贷风险 | 第27页 |
3.2.2 违约风险 | 第27页 |
3.2.3 个人信息安全风险 | 第27页 |
3.2.4 个人诚信风险 | 第27-28页 |
3.2.5 被诈骗或被暴力催款等风险 | 第28页 |
3.3 投资人 | 第28-31页 |
3.3.1 资金来源方面存在的金融风险 | 第28-29页 |
3.3.2 资金流向方面存在的资金损失风险 | 第29页 |
3.3.3 资金回收方面存在的维权困难风险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校园贷”域外实践启示 | 第31-37页 |
4.1 校园借贷的域外实践考察 | 第31-33页 |
4.1.1 英国校园借贷 | 第31-32页 |
4.1.2 美国校园借贷 | 第32-33页 |
4.2 校园借贷域内外比较 | 第33-35页 |
4.2.1 贷款对象不同 | 第33-34页 |
4.2.2 贷款用途不同 | 第34页 |
4.2.3 审核机制不同 | 第34页 |
4.2.4 风险控制不同 | 第34-35页 |
4.2.5 还款方式不同 | 第35页 |
4.3 域外校园借贷的监管借鉴 | 第35-37页 |
4.3.1 加强“校园贷”政府监管和法律监管 | 第35-36页 |
4.3.2 加强“校园贷”风险控制 | 第36页 |
4.3.3 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校园贷”的法律规制 | 第37-47页 |
5.1 对借贷平台外部法律风险规制 | 第37-40页 |
5.1.1 建立健全监管法律法规 | 第37-38页 |
5.1.2 准确界定借贷平台性质和业务范围 | 第38-39页 |
5.1.3 加快完善个人诚信体系建设 | 第39-40页 |
5.2 对借贷平台自身法律风险规制 | 第40-43页 |
5.2.1 严格准入标准与退出机制 | 第40-41页 |
5.2.2 构建风险控制机制 | 第41-42页 |
5.2.3 强化风险评估义务 | 第42-43页 |
5.3 对借款人法律风险规制 | 第43-44页 |
5.3.1 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 第43页 |
5.3.2 建立健全诚信档案 | 第43-44页 |
5.3.3 构建维权服务平台 | 第44页 |
5.4 对投资人法律风险规制 | 第44-47页 |
5.4.1 完善投资制度保障资金安全 | 第44-45页 |
5.4.2 加强交易监管防范问题资金进入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