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兼容性研究--以安徽省农信社为例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1章 绪论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4 研究方法第18页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第18-20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0-26页
    2.1 国外文献综述第20-22页
        2.1.1 合作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研究第20页
        2.1.2 合作金融机构绩效研究第20-21页
        2.1.3 双重目标兼顾研究第21-22页
    2.2 国内文献综述第22-24页
        2.2.1 中国农村信用社绩效研究第22-23页
        2.2.2 农村信用社现存发展模式研究第23页
        2.2.3 农信社双重目标兼顾研究第23-24页
    2.3 研究动态评述第24-26页
第3章 农村信用社经营的理论基础第26-32页
    3.1 农信社效率之涵义界定及评价第26页
    3.2 农信社金融改革涵义第26-28页
        3.2.1 概念界定第26-27页
        3.2.2 农信社的各类利益主体和预期目标第27-28页
    3.3 农村信用社金融改革的理论依据第28-30页
        3.3.1 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理论第28-29页
        3.3.2 县域金融发展理论第29-30页
        3.3.3 农信社经营绩效的评价理论第30页
    3.4 双重目标兼顾理论第30-31页
    3.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安徽省农信社经营状况回顾第32-37页
    4.1 商业化可持续状况分析第32-35页
    4.2 农信社涉农金融服务现状分析第35-36页
    4.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5章 安徽省农信社双重目标兼顾的实证分析第37-53页
    5.1 安徽省农信社的绩效评价第37-41页
        5.1.1 Malmquist指数定义及模型构建第37-38页
        5.1.2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第38-39页
        5.1.3 安徽省农信社的绩效评价第39-41页
    5.2 数据来源、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第41-44页
        5.2.1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第41-43页
        5.2.2 面板门限模型的模型设定第43-44页
    5.3 面板门限检验与估计结果第44-50页
        5.3.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第45页
        5.3.2 模型门限效应检验第45-46页
        5.3.3 面板门限模型估计结果第46-50页
    5.4 检验结果的解释第50-53页
第6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第53-55页
    6.1 结论第53页
    6.2 政策建议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Xgboost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风控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