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15页 |
ABSTRACT | 第15-17页 |
前言 | 第18-28页 |
1 日光温室连作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 第18-21页 |
1.1 土壤营养元素失衡、理化性状恶化 | 第18-19页 |
1.2 自毒作用 | 第19-20页 |
1.3 土壤微生物生态失衡 | 第20-21页 |
2 作物连作障碍的防治和改良措施 | 第21-23页 |
2.1 合理施肥 | 第21-22页 |
2.2 改变种植制度和模式 | 第22页 |
2.3 嫁接栽培 | 第22页 |
2.4 土壤消毒灭菌 | 第22-23页 |
2.5 微生物菌剂 | 第23页 |
3 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手段 | 第23-24页 |
3.1 利用PCR-DGGE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分析测定 | 第23-24页 |
3.2 利用BIOLOG技术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分析测定 | 第24页 |
3.3 结合PCR-DGGE和BIOLOG两种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的分析测定 | 第24页 |
4 添加氧化钙、稻草秸秆和生物炭对连作的影响 | 第24-25页 |
4.1 施加稻草秸秆对连作土壤的影响 | 第24页 |
4.2 施加生石灰对连作土壤的影响 | 第24-25页 |
4.3 施加生物炭对连作土壤的影响 | 第25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6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一章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连作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8-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8-29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29页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9-30页 |
1.3.1 植株干鲜重的测定 | 第29页 |
1.3.2 植株N、S、C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1.3.3 根系抗性酶的测定 | 第30页 |
1.3.4 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30页 |
1.3.5 植株光合荧光作用的测定 | 第30页 |
1.3.6 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测定 | 第30页 |
1.4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41页 |
2.1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连作番茄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30-33页 |
2.2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连作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连作番茄根系的影响 | 第34-36页 |
2.3.1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连作番茄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2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连作番茄根系保护性酶的影响 | 第35-36页 |
2.4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连作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36-38页 |
2.4.1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连作番茄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2.4.2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连作番茄碳素同化的影响 | 第38页 |
2.5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植株C、N和S含量的影响 | 第38-41页 |
3 讨论 | 第41-43页 |
3.1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番茄连作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41页 |
3.2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番茄连作植株N利用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番茄连作N元素积累的影响 | 第43页 |
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二章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44-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44页 |
1.3 取样方法 | 第44页 |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44-45页 |
1.4.1 EC与pH测定采用DDS-307电导率仪和pH仪测定。 | 第44页 |
1.4.2 吸管法分析土壤粒级含量 | 第44-45页 |
1.4.3 容重、比重和孔隙度采用环刀法。 | 第45页 |
1.4.4 土壤全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 第45页 |
1.4.5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测定 | 第45页 |
1.5 数据处理 | 第45-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2.1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46-48页 |
2.1.1 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 第46页 |
2.1.2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度的测定 | 第46-48页 |
2.2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2.3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土壤有机碳含量和C/N的影响 | 第49-50页 |
2.4 土壤理化性质特异性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52页 |
3 讨论 | 第52-54页 |
3.1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 第52-53页 |
3.2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营养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不同形式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生态结构影响 | 第55-7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61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55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55页 |
1.3 取样方法 | 第55页 |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55-61页 |
1.4.1 DNA提取及检测 | 第55-56页 |
1.4.2 PCR扩增 | 第56-57页 |
1.4.3 DGGE步骤 | 第57页 |
1.4.4 真菌PCR扩增条件 | 第57-58页 |
1.4.5 氨氧化菌16SrDNA的PCR扩增采用Neste-PCR程序 | 第58页 |
1.4.6 氨氧化细菌PCR产物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条件 | 第58-59页 |
1.4.7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测定 | 第59-6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1-74页 |
2.1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61-66页 |
2.1.1 土壤DNA提取结果 | 第61页 |
2.1.2 土壤细菌PCR扩增结果 | 第61-62页 |
2.1.3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62-66页 |
2.2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66-68页 |
2.3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68-70页 |
2.4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 第70-74页 |
3 讨论 | 第74-76页 |
3.1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74-75页 |
3.2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 第75-76页 |
4 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自毒物质的影响及特异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77-9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7-80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77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77页 |
1.3 取样方法 | 第77页 |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77-80页 |
1.4.1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 第77-79页 |
1.4.2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 第79页 |
1.4.3 色谱条件色谱柱 | 第79-8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0-88页 |
2.1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80-81页 |
2.2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81-82页 |
2.3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土壤根系自毒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82-83页 |
2.4 土壤环境各特异标志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83-88页 |
2.4.1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种群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83-85页 |
2.4.2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与土壤不同形态有机碳的相关性分析 | 第85-86页 |
2.4.3 土壤酚酸物质、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功能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86-87页 |
2.4.4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87-88页 |
3 讨论 | 第88-92页 |
3.1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88页 |
3.2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88页 |
3.3 钙素及秸秆物料对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酚酸物质的影响 | 第88-89页 |
3.4 番茄连作土壤对钙素及秸秆物料的改良响应 | 第89-92页 |
4 小结 | 第92-93页 |
全文总结 | 第93-95页 |
研究特点和创新之处 | 第93-94页 |
研究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附录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