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0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二章 理论研究 | 第10-18页 |
1 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 第10-15页 |
1.1 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症状的描述 | 第10页 |
1.2 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0-12页 |
1.3 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 第12-14页 |
1.4 预防 | 第14页 |
1.5 展望 | 第14-15页 |
2 现代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及治疗 | 第15-18页 |
2.1 现代医学对慢性盆腔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15页 |
2.2 现代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病原体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5页 |
2.3 现代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病理改变及结果的认识 | 第15-16页 |
2.4 现代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18-27页 |
第一部分 银甲丸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18-2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1.1 材料 | 第18页 |
1.2 方法 | 第18页 |
1.3 统计学分析 | 第18-19页 |
2 结果 | 第19页 |
3 讨论 | 第19-20页 |
实验一小结 | 第20页 |
第二部分 银甲丸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机制研究 | 第20-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1.1 材料 | 第20-21页 |
1.1 方法 | 第21-23页 |
1.3 统计学分析 | 第23页 |
2 结果 | 第23-26页 |
2.1 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23-25页 |
2.2 各组大鼠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的浓度 | 第25-26页 |
实验二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7-34页 |
1 银甲丸的组方依据及其方药分析 | 第27-28页 |
2 银甲丸中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28-31页 |
2.1 金银花 | 第28页 |
2.2 桔梗 | 第28-29页 |
2.3 茵陈 | 第29页 |
2.4 连翘 | 第29页 |
2.5 升麻 | 第29页 |
2.6 蒲公英 | 第29-30页 |
2.7 生鳖甲 | 第30页 |
2.8 紫花地丁 | 第30页 |
2.9 椿根皮 | 第30页 |
2.10 大青叶 | 第30页 |
2.11 红藤 | 第30-31页 |
2.12 生蒲黄 | 第31页 |
2.13 琥珀末 | 第31页 |
3 银甲丸在慢性盆腔炎疾病中的镇痛作用 | 第31页 |
4 银甲丸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学影响 | 第31-32页 |
5 IL-2、TNF-α对慢性盆腔炎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第32-33页 |
6 银甲丸治疗慢性盆腔炎作用机理探讨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