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配电网方向保护技术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对DG并网位置和DG容量作相关要求 | 第12-13页 |
1.2.2 通过FCL限制DG提供的故障电流 | 第13-14页 |
1.2.3 发生故障时切除DG | 第14页 |
1.2.4 对原保护方法进行完善 | 第14-15页 |
1.2.5 多代理智能保护 | 第15页 |
1.2.6 其他保护方法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主动配电网概述 | 第17-23页 |
2.1 主动配电网概念及其组成 | 第17-18页 |
2.2 分布式发电简述 | 第18-20页 |
2.2.1 光伏发电 | 第18-19页 |
2.2.2 风力发电 | 第19-20页 |
2.2.3 其它分布式电源 | 第20页 |
2.3 主动配电网技术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影响主动配电网保护因素的研究 | 第23-33页 |
3.1 对主动配电网保护的要求 | 第23页 |
3.2 DG和储能设备对主动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 第23-30页 |
3.2.1 故障点位置对主动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 第24-27页 |
3.2.2 DG容量对主动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 第27-30页 |
3.3 故障时DG的隔离方法对保护造成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 控制方式对保护的影响 | 第31页 |
3.5 运行方式对保护的影响 | 第31页 |
3.6 主动管理方式对主动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 第31-3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主动配电网方向保护方法研究 | 第33-44页 |
4.1 传统判断短路故障方向的几类元件 | 第33-34页 |
4.1.1 90°功率方向元件 | 第33页 |
4.1.2 零序功率方向元件 | 第33-34页 |
4.1.3 工频变化量方向元件 | 第34页 |
4.1.4 阻抗方向元件 | 第34页 |
4.2 判断故障方向的新方法 | 第34-39页 |
4.2.1 正向潮流下发生短路 | 第35-39页 |
4.2.2 反向潮流下发生短路 | 第39页 |
4.3 对判断故障方向新方法的改进 | 第39-41页 |
4.4 改进后新方法的流程与不足之处 | 第41-43页 |
4.4.1 判断故障条件 | 第41-42页 |
4.4.2 提取正序分量 | 第42页 |
4.4.3 保护配合方法 | 第42-43页 |
4.4.4 各相角的归一化处理 | 第43页 |
4.4.5 该保护方法的不足之处 | 第43页 |
4.4.6 保护的灵敏性分析 | 第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44-54页 |
5.1 建立仿真模型 | 第44-45页 |
5.2 不同类型的故障对判据的影响 | 第45-51页 |
5.3 不同大小的过渡电阻对判据的影响 | 第51-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