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2.1 产业网络结构宏观层次研究 | 第14-17页 |
1.2.2 产业网络结构微观层次研究 | 第17-18页 |
1.2.3 影视产业网络结构研究 | 第18-19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第20-22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页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0-21页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机理分析 | 第22-2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产业网络和电影产业网络 | 第22页 |
2.1.2 网络结构 | 第22-23页 |
2.2 网络结构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 第23-28页 |
2.2.1 网络规模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23页 |
2.2.2 网络密度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3 平均距离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24页 |
2.2.4 网络整体形态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5 中心度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6 凝聚子群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26-28页 |
第3章 北京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8-33页 |
3.1 电影产业的特征 | 第28-29页 |
3.2 北京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 第29-33页 |
3.2.1 产量规模 | 第29-30页 |
3.2.2 票房收入 | 第30-31页 |
3.2.3 放映情况 | 第31-33页 |
第4章 北京电影产业网络结构分析 | 第33-46页 |
4.1 基于区域层面的网络结构分析 | 第33-40页 |
4.1.1 取样说明及处理方法 | 第33页 |
4.1.2 跨城市联系的区际网络 | 第33-37页 |
4.1.3 跨市辖区联系的区内网络 | 第37-40页 |
4.2 基于企业层面的网络结构分析 | 第40-46页 |
4.2.1 网络规模、密度和平均距离 | 第40-41页 |
4.2.2 网络整体形态 | 第41页 |
4.2.3 中心度 | 第41-44页 |
4.2.4 凝聚子群 | 第44-46页 |
第5章 北京电影产业网络结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46-56页 |
5.1 基于区域层面网络结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46-48页 |
5.1.1 区际网络有利于整合外部优势资源 | 第46-48页 |
5.1.2 区内网络有利于产生集聚经济 | 第48页 |
5.2 基于企业层面网络结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48-51页 |
5.2.1 网络规模、密度和平均距离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49页 |
5.2.2 网络整体形态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49-50页 |
5.2.3 凝聚子群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 网络结构与企业票房绩效的计量分析 | 第51-56页 |
5.3.1 变量说明 | 第51-52页 |
5.3.2 模型设定 | 第52-53页 |
5.3.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5.3.4 实证研究结论 | 第54-56页 |
第6章 促进北京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6-5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8-61页 |
1.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2.研究的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