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1.3.1 森林冠层高度反演 | 第11-12页 |
| 1.3.2 ICESat-GLAS波形数据测量误差 | 第12-16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18页 |
| 1.7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2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数据 | 第19-28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1页 |
| 2.1.1 地理位置 | 第19-20页 |
| 2.1.2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 2.1.3 水文气象 | 第21页 |
| 2.1.4 森林资源 | 第21页 |
| 2.2 研究数据 | 第21-27页 |
| 2.2.1 ICESat-GLAS波形数据 | 第21-23页 |
| 2.2.2 野外调查数据 | 第23-26页 |
| 2.2.3 DEM数据 | 第26-27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研究数据处理 | 第28-34页 |
| 3.1 ICESat-GLAS数据预处理 | 第28-31页 |
| 3.1.1 ICESat-GLAS数据介绍 | 第28页 |
| 3.1.2 数据格式转换与数据筛选 | 第28-29页 |
| 3.1.3 数据标准化 | 第29-30页 |
| 3.1.4 波形高斯分解 | 第30-31页 |
| 3.2 DEM数据预处理 | 第31页 |
| 3.2.1 DEM数据介绍 | 第31页 |
| 3.2.2 数据邻域计算 | 第31页 |
| 3.3 参数提取 | 第31-33页 |
| 3.3.1 波形参数提取 | 第31-33页 |
| 3.3.2 地形参数提取 | 第3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4 激光天顶角对估测森林冠层高度的影响 | 第34-45页 |
| 4.1 研究数据 | 第34-35页 |
| 4.2 研究方法 | 第35-40页 |
| 4.2.1 森林冠层高度反演模型 | 第35-39页 |
| 4.2.2 误差影响分析 | 第39页 |
| 4.2.3 模型精度评价 | 第39-40页 |
|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 4.3.1 森林冠层高度估测模型结果 | 第40-42页 |
| 4.3.2 误差影响分析结果 | 第42-4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5 结合指向角的ICESat-GLAS数据反演森林冠层高度 | 第45-53页 |
| 5.1 研究数据 | 第45页 |
| 5.2 研究方法 | 第45-49页 |
| 5.2.1 森林冠层高度反演模型建立 | 第45-49页 |
| 5.2.2 模型精度评价 | 第49页 |
| 5.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 5.3.1 森林冠层高度物理模型估测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 5.3.2 森林冠层高度线性回归模型估测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6.1 结论 | 第53-54页 |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