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消化系及腹部疾病论文--肝及胆疾病论文

小檗碱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3-14页
前言第14-17页
    研究现状和成果第14-16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6-17页
一、BBR缓解ConA介导的小鼠肝损伤第17-26页
    1.1 对象和方法第18-21页
        1.1.1 实验对象第18页
        1.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第18-19页
        1.1.3 主要溶剂的配置第19页
        1.1.4 实验方法第19-21页
        1.1.5 统计学方法第21页
    1.2 结果第21-23页
        1.2.1 各组小鼠血浆ALT、AST水平的变化第21-22页
        1.2.2 各组小鼠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第22-23页
    1.3 讨论第23-25页
    1.4 小结第25-26页
二、ConA介导的小鼠肝损伤时炎症因子的变化及BBR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第26-40页
    2.1 对象和方法第27-32页
        2.1.1 实验对象第27页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第27-28页
        2.1.3 主要溶剂的配置第28页
        2.1.4 实验方法第28-32页
        2.1.5 统计学方法第32页
    2.2 结果第32-37页
        2.2.1 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炎症因子IL-1β、IL-2、TNF-α、IFN-γ及IL-10水平的变化第32-34页
        2.2.2 RT-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2、TNF-α、IFN-γ及IL-10水平的变化第34-37页
    2.3 讨论第37-39页
    2.4 小结第39-40页
三、BBR通过磷酸化AMPK及下游产物ACC,发挥对于ConA小鼠的肝损伤保护作用第40-50页
    3.1 对象和方法第40-47页
        3.1.1 实验对象第40页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第40-43页
        3.1.3 实验方法第43-46页
        3.1.4 统计学方法第46-47页
    3.2 结果第47-48页
        3.2.1 WesternBlot检测不同剂量BBR小鼠肝组织内tACC/pACC的变化第47页
        3.2.2 WesternBlot检测BBR联合或不联合CompoundC小鼠肝组织内tACC/pACC的变化第47-48页
    3.3 讨论第48-49页
    3.4 小结第49-50页
四、AMPK的抑制剂CompondC可以通过炎症因子的变化阻断BBR对于ConA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第50-65页
    4.1 对象和方法第50-57页
        4.1.1 实验对象第50页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第50-52页
        4.1.3 主要溶液的配置第52页
        4.1.4 实验方法第52-57页
        4.1.5 统计学方法第57页
    4.2 结果第57-62页
        4.2.1 各组小鼠血浆ALT、AST水平的变化第57页
        4.2.2 HE染色观察肝组织学变化第57-58页
        4.2.3 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炎症因子IL-1β、IL-2、TNF-α、IFN-γ及IL-10水平的变化第58-60页
        4.2.4 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2、TNF-α、IFN-γ及 IL-10 水平的变化第60-62页
    4.3 讨论第62-64页
    4.4 小结第64-65页
五、不同剂量的AICAR对于AMPK的激活第65-74页
    5.1 对象和方法第65-71页
        5.1.1 实验对象第65页
        5.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第65-68页
        5.1.3 实验方法第68-71页
        5.1.4 统计学方法第71页
    5.2 结果第71-72页
        5.2.1 Westernblot检测不同剂量AICAR小鼠肝组织内pACC/tACC的变化第71-72页
    5.3 讨论第72-73页
    5.4 小结第73-74页
六、AICAR缓解ConA介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第74-82页
    6.1 对象和方法第74-77页
        6.1.1 实验对象第74页
        6.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第74-75页
        6.1.3 主要溶剂的配置第75页
        6.1.4 实验方法第75-77页
        6.1.5 统计学方法第77页
    6.2 结果第77-79页
        6.2.1 各组小鼠血浆ALT、AST水平的变化第77-78页
        6.2.2 各组小鼠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第78-79页
    6.3 讨论第79-81页
    6.4 小结第81-82页
七、AICAR对ConA小鼠肝损伤炎症因子的影响第82-95页
    7.1 对象和方法第82-87页
        7.1.1 实验对象第82页
        7.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第82-83页
        7.1.3 主要溶剂的配置第83-84页
        7.1.4 实验方法第84-87页
        7.1.5 统计学方法第87页
    7.2 结果第87-93页
        7.2.1 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炎症因子IL-1β、IL-2、TNF-α、IFN-γ及IL-10水平的变化第87-90页
        7.2.2 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2、TNF-α、IFN-γ及IL-10水平的变化第90-93页
    7.3 讨论第93-94页
    7.4 小结第94-95页
全文结论第95-97页
论文创新点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8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8-109页
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泛素化第109-115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113-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个人简历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肠道微生态平衡与失衡对肠道Reg Ⅲ及GLP-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天津市2型糖尿病管理及并发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