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深度图像的获取与复原算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对照表第13-14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4-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8-19页
    1.2 深度图像获取方法综述第19-25页
        1.2.1 被动式深度图像获取方法第19-22页
        1.2.2 主动式深度图像获取方法第22-25页
    1.3 基于结构光的主动式深度图像获取方法第25-38页
        1.3.1 系统组成和数学模型第25-31页
        1.3.2 结构光模板编码分类第31-37页
        1.3.3 余弦条纹波编码简介第37-38页
    1.4 深度图像复原算法综述第38-39页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39-42页
第二章 基于互质原理的时间编码结构光深度图像获取第42-60页
    2.1 概述第42-43页
    2.2 基于互质原理的结构光模板设计第43-44页
    2.3 深度图像获取原理第44-52页
        2.3.1 截断相位的获取第45-49页
        2.3.2 绝对相位的计算第49-51页
        2.3.3 深度数据的计算第51-52页
    2.4 实验结果分析第52-59页
        2.4.1 定量分析第53-57页
        2.4.2 定性分析第57-59页
    2.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三章 基于频分复用原理的空间编码结构光深度图像获取第60-78页
    3.1 概述第60-61页
    3.2 基于频分复用原理的结构光模板设计第61-63页
    3.3 深度图像获取原理第63-68页
        3.3.1 图像的解调第63-65页
        3.3.2 截断相位的获取第65-66页
        3.3.3 绝对相位的计算第66-67页
        3.3.4 深度数据的计算第67-68页
    3.4 实验结果分析第68-75页
        3.4.1 定量分析第69-72页
        3.4.2 定性分析第72-75页
    3.5 本章小结第75-78页
第四章 基于De Bruijn序列的空间编码结构光深度图像获取第78-98页
    4.1 概述第78-79页
    4.2 基于De Bruijn序列编码的结构光模板设计第79-82页
    4.3 深度图像获取原理第82-87页
        4.3.1 De Bruijn序列编码图像的解调第83-84页
        4.3.2 截断相位的获取第84页
        4.3.3 基于区域分割的绝对相位计算第84-87页
        4.3.4 深度数据的计算第87页
    4.4 实验结果分析第87-96页
        4.4.1 定量分析第88-91页
        4.4.2 定性分析第91-95页
        4.4.3 不同结构光方法的定量比较结果第95-96页
    4.5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五章 基于时空联合模型的稀疏LIDAR深度图像补全第98-122页
    5.1 概述第98-99页
    5.2 时空联合模型的构建第99-106页
        5.2.1 稀疏LIDAR深度图像特性第99-100页
        5.2.2 时空联合模型的数学表达第100-106页
        5.2.3 时空联合模型的求解方法第106页
    5.3 实验结果分析第106-120页
        5.3.1 各约束项作用实验第108-109页
        5.3.2 定量实验第109-113页
        5.3.3 定性实验第113-120页
    5.4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22-124页
    6.1 本文总结第122-123页
    6.2 本文展望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作者简介第136-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非概率模型的天线结构稳健与机电集成优化设计
下一篇:水下目标偏振成像探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