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各种电影、电视:按内容分论文--美术片论文

川本喜八郎的人形剧《三国志》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绪论第8-9页
    1.选题背景第8页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8-9页
第一章 人形剧与定格偶动画的区分第9-17页
    1.1 日本文化中对偶的“情结”第9-11页
        1.1.1 净琉璃文乐木偶戏第9-10页
        1.1.2 现代定格人偶动画第10-11页
    1.2 动画大师川本喜八郎的作品风格形成溯源第11-15页
        1.2.1 川本喜八郎生活的时代背景第11页
        1.2.2 川本喜八郎的成长历程第11-15页
            学习经历的影响第11-12页
            对日本传统戏曲能乐的理解第12-14页
            中国文化艺术感染下创作的《不射之射》第14-15页
    1.3 川本喜八郎不同时期短片作品的特点分析第15-17页
        1.3.1 《花折り》作品中的佛理第15-16页
        1.3.2 《道成寺》与《死亡之书》中的“物衰之美”第16-17页
第二章 《三国志》在日本的本土化第17-22页
    2.1 人形剧《三国志》作品第17-18页
    2.2 《三国志》的由来第18-19页
        2.2.1 明清《三国演义》的插图版本第18-19页
        2.2.2 1957 年《三国演义》连环画第19页
    2.3 流传至日本并本土化的三国故事第19-22页
        2.3.1 湖南文山翻译的《通俗三国志》第20页
        2.3.2 吉川英治的现代小说《三国志》第20-21页
        2.3.3 NHK电视台关于《三国志》的介绍第21-22页
第三章 川本喜八郎的人形剧《三国志》第22-38页
    3.1 紧凑的情节安排第22页
    3.2 人形剧《三国志》的历史价值观第22-23页
    3.3 设计元素的包容性第23-26页
        3.3.1 中国古典元素第23-25页
        3.3.2 日本本土元素第25-26页
            服饰元素第25-26页
    3.4 人形剧《三国志》的设计风格第26-34页
        3.4.1 三国人物角色设计第26-28页
        3.4.2 人偶的动作设计与表演第28-31页
            外部动作——人偶打斗中的表演第29-30页
            性格化的动作第30-31页
            帮助剧情发展和说明剧情的动作第31页
        3.4.3 人偶的表情神态第31-32页
        3.4.4 剧中的场景设计第32-33页
        3.4.5 《三国志》中的道具运用第33-34页
    3.5 人形剧《三国志》中的画面元素第34-37页
        3.5.1 光线的色相与强度的运用第34-35页
        3.5.2 《三国志》的镜头分析第35-36页
            空镜头第35-36页
            特写镜头第36页
        3.5.3 摄影机运动第36页
        3.5.4 特效的运用第36-37页
    3.6 人形剧《三国志》的周边产物第37-38页
第四章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0页
专业能力展示第40-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谈古琴与电子音乐技术融合在影视配乐中的应用
下一篇:物、时间、资料库—切片动画创作中帧的多重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