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亲水毛管水相滞留定量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5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1页
        1.2.1 致密砂岩气藏的划分标准第11-12页
        1.2.2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第12-15页
        1.2.3 孔隙网络模型研究第15-16页
        1.2.4 水膜厚度研究第16-19页
        1.2.5 水相返排研究第19-21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23-24页
    1.6 取得主要成果第24-25页
第2章 砂岩气藏储层特征研究第25-41页
    2.1 岩石学特征第25页
    2.2 储层物性特征第25-27页
    2.3 孔隙结构特征第27-40页
        2.3.1 孔隙类型分析第27-30页
        2.3.2 孔隙结构分析第30-40页
    2.4 气藏特征第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毛管束模型的建立第41-58页
    3.1 经典的毛管束渗流模型第41-42页
    3.2 考虑弯曲性的毛管束模型第42-57页
        3.2.1 毛管束模型的修正因子第43-48页
        3.2.2 毛管束模型的参数计算第48-57页
    3.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不同程度的水相侵入研究第58-72页
    4.1 水锁损害的机理第58-59页
    4.2 水膜厚度研究第59-67页
        4.2.1 平均水膜厚度的计算模型第59-62页
        4.2.2 平均水膜厚度的计算结果第62-67页
    4.3 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有效渗流半径分析第67-70页
        4.3.1 有效渗流半径分析第67-69页
        4.3.2 水膜厚度对气体渗流的影响分析第69-70页
    4.4 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渗透率分析第70-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5章 水相返排及滞留研究第72-86页
    5.1 边界层效应的形成机理第72-73页
    5.2 边界层效应对水相返排的影响研究第73-76页
    5.3 返排流动模型的建立第76-78页
        5.3.1 条件假设第76-77页
        5.3.2 返排原理第77-78页
    5.4 返排流动模型的求解第78-84页
        5.4.1 返排参数的计算方法第78-80页
        5.4.2 返排计算结果第80-84页
    5.5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86-88页
    6.1 结论第86-87页
    6.2 建议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声波测井的水平井压裂缝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催化裂化反—再系统稳态机理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