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 第11-12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2-14页 |
第2章 巨灾风险与巨灾风险分担模式理论分析 | 第14-25页 |
2.1 巨灾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 第14-16页 |
2.1.1 巨灾风险的定义 | 第14-15页 |
2.1.2 巨灾风险的特点 | 第15-16页 |
2.2 巨灾风险分担模式的界定及分析 | 第16-23页 |
2.2.1 巨灾保险分担模式分析 | 第17-20页 |
2.2.2 再保险的分担模式分析 | 第20-21页 |
2.2.3 政府的巨灾分担作用分析 | 第21-22页 |
2.2.4 慈善的巨灾分担作用分析 | 第22-23页 |
2.2.5 巨灾风险管理基金在分担中的作用 | 第23页 |
2.3 巨灾风险分担模式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3.1 自然灾害经济理论 | 第23页 |
2.3.2 福利经济理论 | 第23-24页 |
2.3.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我国巨灾风险分担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5-33页 |
3.1 我国巨灾风险分担的现行模式分析 | 第25-30页 |
3.1.1 汶川地震经济损失情况 | 第25页 |
3.1.2 国家救灾部署情况 | 第25-26页 |
3.1.3 地震经济损失分担情况分析 | 第26-27页 |
3.1.4 我国现行巨灾风险分担模式的评价 | 第27-30页 |
3.2 我国巨灾风险分担模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3.2.1 国家财政能力有限 | 第30页 |
3.2.2 巨灾保险制度不完善 | 第30-31页 |
3.2.3 保险保障机制的缺失 | 第31-32页 |
3.2.4 再保险市场发展落后 | 第32-33页 |
第4章 基于MonteCarlo模拟法设计巨灾损失分担模式 | 第33-46页 |
4.1 MonteCarlo模型的构建 | 第33-36页 |
4.1.1 模型理论优势 | 第33-34页 |
4.1.2 分担主体指标选取原则 | 第34页 |
4.1.3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4.1.4 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4.2 我国地震风险损失评估 | 第36-40页 |
4.2.1 拟合负二项分布 | 第36-38页 |
4.2.2 构造经验分布函数 | 第38-39页 |
4.2.3 拟合年度震级累积分布 | 第39页 |
4.2.4 绘制超越概率曲线 | 第39-40页 |
4.3 地震巨灾损失分担比例的设计 | 第40-46页 |
4.3.1 比例设计原则 | 第40-41页 |
4.3.2 分担主体的可行性分析 | 第41-43页 |
4.3.3 巨灾损失分担模式的运行 | 第43-46页 |
第5章 进一步完善我国巨灾风险分担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46-50页 |
5.1 国外巨灾风险分担模式介绍 | 第46-47页 |
5.1.1 美国洪水保险计划 | 第46-47页 |
5.1.2 新西兰巨灾风险分担模式 | 第47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47-49页 |
5.2.1 完善巨灾保险立法和监管 | 第47-48页 |
5.2.2 成立综合性巨灾基金 | 第48页 |
5.2.3 完善再保险体系 | 第48-49页 |
5.2.4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 第49页 |
5.3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
研究生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57-58页 |
后记与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