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35页 |
1.1 无刷双馈电机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9页 |
1.1.1 无刷双馈电机的发展历史 | 第22-23页 |
1.1.2 无刷双馈电机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1.1.3 无刷双馈电机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1.2 无刷双馈电机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 第29-33页 |
1.2.1 无刷双馈电机在风力发电中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 第29-31页 |
1.2.2 无刷双馈电机在船舶轴带发电系统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 第31-33页 |
1.3 无刷双馈电机存在的问题 | 第33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二章 无刷双馈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磁场调制机理 | 第35-45页 |
2.1 无刷双馈电机的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2.2 无刷双馈电机的磁场调制机理 | 第36-44页 |
2.2.1 定子产生的磁动势 | 第36-37页 |
2.2.2 绕线式转子无刷双馈电机磁场调制机理 | 第37-39页 |
2.2.3 磁阻式转子无刷双馈电机磁场调制机理 | 第39-42页 |
2.2.4 新型混合式转子无刷双馈电机磁场调制机理 | 第42-4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绕线式转子无刷双馈电机 | 第45-73页 |
3.1 定子绕组的设计 | 第45-48页 |
3.2 转子绕组的设计原理 | 第48-51页 |
3.2.1 “变极”法原理 | 第48-49页 |
3.2.2 “齿谐波”法原理 | 第49-51页 |
3.3 不等匝数同心式绕线转子无刷双馈发电机转子绕组设计 | 第51-71页 |
3.3.1 绕组系数及谐波磁动势分析 | 第52-54页 |
3.3.2 绕组设计示例 | 第54-56页 |
3.3.3 新型不等匝数同心式转子绕组 | 第56-59页 |
3.3.4 样机仿真 | 第59-62页 |
3.3.5 与磁阻式转子无刷双馈电机的性能对比 | 第62-63页 |
3.3.6 与5联等匝绕线式转子无刷双馈电机的性能对比 | 第63-65页 |
3.3.7 与特殊笼型转子无刷双馈电机的性能对比 | 第65-7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新型混合式转子无刷双馈电机 | 第73-94页 |
4.1 磁阻式转子无刷双馈电机 | 第73-75页 |
4.1.1 普通凸极转子结构 | 第73页 |
4.1.2 轴向叠片磁障转子结构 | 第73-74页 |
4.1.3 径向叠片磁障转子结构 | 第74-75页 |
4.2 新型混合式转子无刷双馈电机 | 第75-92页 |
4.2.1 转子侧无绕组时电机的磁阻效应 | 第77-78页 |
4.2.2 转子绕组设计 | 第78-80页 |
4.2.3 磁极优化 | 第80-82页 |
4.2.4 电机性能分析 | 第82-88页 |
4.2.5 与普通绕线式转子无刷双馈电机的性能对比 | 第88-9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五章 极对数组合形式对无刷双馈电机性能的影响 | 第94-107页 |
5.1 基于等效电路的理论推导 | 第94-98页 |
5.2 仿真研究 | 第98-106页 |
5.2.1 2/4对极电机 | 第98-105页 |
5.2.2 1/3对极电机 | 第105-10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无刷双馈发电机的实验研究 | 第107-127页 |
6.1 实验样机 | 第107-111页 |
6.2 无刷双馈电机实验系统 | 第111-113页 |
6.3 空载试验 | 第113-116页 |
6.3.1 2/4对极样机 | 第113-114页 |
6.3.2 1/3对极样机 | 第114-116页 |
6.4 负载试验 | 第116-121页 |
6.4.1 2/4对极样机 | 第117-118页 |
6.4.2 1/3对极样机 | 第118-121页 |
6.5 动态实验 | 第121-124页 |
6.5.1 2/4对极样机 | 第121-122页 |
6.5.2 1/3对极样机 | 第122-124页 |
6.6 极对数对换试验 | 第124-126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27-129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27-128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6页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6-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