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第一节 α,β-不饱和酰胺不对称氢膦化反应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1.1 亚磷酸酯作为膦源 | 第13-14页 |
1.1.2 二烷基/芳基磷氧作为膦源 | 第14-16页 |
1.1.3 二芳基磷作为膦源 | 第16-19页 |
第二节 α,β-不饱和酮不对称还原反应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1.2.1 β-单取代的α,β-不饱和酮 | 第19-20页 |
1.2.2 β,β-二取代的α,β-不饱和酮 | 第20-23页 |
1.2.3 α-取代的α,β-不饱和酮 | 第23-24页 |
1.2.4 多取代的α,β-不饱和酮 | 第24页 |
1.2.5 环状α,β-不饱和酮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立题思想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40页 |
第一节 原料及试剂的纯化 | 第28-30页 |
2.1.1 所需主要化学药品 | 第28-29页 |
2.1.2 溶剂和试剂的处理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分析与测试 | 第30-31页 |
2.2.1 稀土含量分析 | 第30页 |
2.2.2 二(三甲基硅)胺钠溶液的浓度分析 | 第30页 |
2.2.3 ~1H ,~(13)C, ~(31)p和~(19)F NMR分析 | 第30-31页 |
2.2.4 ee值测定 | 第31页 |
2.2.5 元素分析 | 第31页 |
2.2.6 晶体结构测定 | 第31页 |
第三节 原料的制备 | 第31-38页 |
2.3.1 无水三氯化稀土制备 | 第31-32页 |
2.3.2 RE[N(SiMe_3)_2]_3的合成 | 第32页 |
2.3.3 RE[N(SiMe_3)_2]_3(U-C)Li(THF)_3的合成 | 第32页 |
2.3.4 Sc[CH_2SiMe_3]_3(THF)_2的合成 | 第32-33页 |
2.3.5 [L~1Yb(L~1H)]的制备 | 第33-34页 |
2.3.6 取代-α,β-不饱和酮的合成 | 第34页 |
2.3.7 取代α,β-不饱和酰胺的合成 | 第34-38页 |
第四节 硅胺基稀土化合物与芳氧功能化脯氨醇类化合物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38-39页 |
2.4.1 α,β-不饱和酮的还原反应—消旋产物的制备 | 第38页 |
2.4.2 芳氧功能化手性脯氨醇稀土配合物催化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 第38页 |
2.4.3 α,β-不饱和酰胺的氢膦化反应—消旋产物的制备 | 第38-39页 |
2.4.4 硅胺基稀土化合物与芳氧功能化脯氨醇类化合物原位催化α,β-不饱和酰胺的不对称氢膦化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硅胺基稀土化合物与芳氧功能化手性脯氨醇联合催化α,β-不饱和酰胺不对称氢膦化反应 | 第40-61页 |
第一节 硅胺基稀土化合物与芳氧功能化手性脯氨醇联合催化α,β-不饱和酰胺的不对称氢膦化 | 第40-54页 |
3.1.1 最优条件的筛选 | 第40-41页 |
3.1.2 底物拓展 | 第41-51页 |
3.1.3 α,β-不饱和酰胺氢膦化产物绝对构型确定 | 第51-54页 |
第二节 机理研究 | 第54-58页 |
第三节 反应拓展研究 | 第58-60页 |
3.3.1 α,β-不饱和酰胺氢膦化放大反应 | 第58-59页 |
3.3.2 不对称放大效应初步探究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第四章 芳氧功能化手性脯氨醇基稀土配合物催化α,β-不饱和酮不对称还原反应 | 第61-80页 |
第一节 芳氧功能化手性脯氨醇基稀土配合物催化α,β-不饱和酮不对称还原应 | 第61-79页 |
4.1.1 催化条件最优化 | 第61-71页 |
4.1.2 底物拓展 | 第7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全文总结 | 第80-81页 |
已发表论文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