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0.1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第9页 |
0.2 马克思对现代西方社会批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0.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0页 |
0.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0.3 研究框架和创新点 | 第11-14页 |
1 现代西方社会的形成 | 第14-20页 |
1.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 第14-15页 |
1.2 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形成 | 第15-17页 |
1.3 现代西方社会的核心是奉行资本逻辑 | 第17-20页 |
2 马克思对现代西方社会批判的多重探索 | 第20-30页 |
2.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批判 | 第20-23页 |
2.2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历史逻辑的批判 | 第23-25页 |
2.3 《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批判 | 第25-27页 |
2.4 对马克思多重探索的总结 | 第27-30页 |
3 马克思对现代西方社会的超越 | 第30-36页 |
3.1 现代西方社会局限性的主要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 第30-34页 |
3.1.1 现代西方社会危机 | 第30-32页 |
3.1.2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 | 第32-34页 |
3.2 超越现代西方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 | 第34-36页 |
4 马克思对现代西方社会批判对中国道路的指导意义 | 第36-42页 |
4.1 中国道路 | 第36-39页 |
4.1.1 中国道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第36-37页 |
4.1.2 中国道路与西方道路的区别与联系 | 第37-39页 |
4.2 马克思对西方社会的批判对中国道路的指导意义 | 第39-42页 |
4.2.1 充分利用现代西方社会中的经济技术因素的作用 | 第39-40页 |
4.2.2 注意限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因素影响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