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原子晶体中的光束位移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2 石墨烯的物理模型 | 第16-21页 |
1.2.1 石墨烯的“板模型” | 第16-19页 |
1.2.2 石墨烯的“零厚度模型” | 第19-21页 |
1.3 光束位移与弱测量技术 | 第21-28页 |
1.3.1 光束位移 | 第22-26页 |
1.3.2 量子弱测量技术 | 第26-2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 第28-30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30-45页 |
2.1 石墨烯两种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30-35页 |
2.1.1 石墨烯“板模型”的建立 | 第30-32页 |
2.1.2 石墨烯“零厚度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2.2 光子自旋霍尔效应与古斯-汉森位移 | 第35-41页 |
2.2.1 光子自旋霍尔效应 | 第35-41页 |
2.2.2 古斯-汉森位移 | 第41页 |
2.3 基于光束位移的量子弱测量技术 | 第41-44页 |
2.3.1 弱测量中的弱值放大 | 第42-43页 |
2.3.2 光束位移中的弱测量 | 第43-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利用弱测量观测全内反射中的微小偏振旋转率 | 第45-54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位置空间和动量空间中的偏振旋转 | 第46-50页 |
3.3 偏振旋转与弱测量 | 第50-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精确识别空气-棱镜界面石墨烯的层数 | 第54-62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交叉偏振与双峰结构 | 第54-57页 |
4.3 实验方案 | 第57-59页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对比研究两种石墨烯模型中的光束位移 | 第62-72页 |
5.1 引言 | 第62-63页 |
5.2 两种石墨烯模型中的光束位移 | 第63-65页 |
5.3 光束位移在两种石墨烯模型中的对比分析 | 第65-68页 |
5.4 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与弱值放大 | 第68-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5页 |
一、本文工作总结 | 第72-73页 |
二、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奖励 | 第86-87页 |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相关课题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