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试验与检验论文

面向大型复杂结构的结构抗震混合试验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30页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4-16页
    1.2 结构抗震混合试验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8页
        1.2.1 结构抗震混合试验平台的开发第16-20页
        1.2.2 试验/计算子结构边界耦合加载方法第20-21页
        1.2.3 结构抗震混合试验方法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第21-28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2章 FOM结构抗震混合试验系统的构建与试验验证第30-54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FOM结构抗震混合试验系统的构建第30-37页
        2.2.1 结构抗震混合试验系统基本架构第30-32页
        2.2.2 内嵌式抗震混合试验系统构建第32-35页
        2.2.3 抗震试验系统中运动方程求解的数值积分算法第35-37页
    2.3 验证性试验第37-48页
        2.3.1 多跨连续梁桥结构抗震混合试验模型模型第37-45页
        2.3.2 结构抗震混合试验工况及试验配置第45-47页
        2.3.3 试验现象及应变结果分析第47-48页
    2.4 试验结果及混合试验系统评估第48-53页
        2.4.1 试验结果第48-53页
        2.4.2 结构抗震混合试验系统评估第53页
    2.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3章 试验单元选取对整体结构抗震混合试验的影响第54-75页
    3.1 引言第54页
    3.2 结构抗震混合试验中试验单元的选取方法第54-56页
    3.3 试验研究第56-63页
        3.3.1 结构抗震混合试验模型的建立第56-60页
        3.3.2 结构抗震混合试验工况及试验加载第60-61页
        3.3.3 试验现象第61-63页
    3.4 基于不同试验单元的结构抗震混合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63-73页
        3.4.1 结构位移反应第63-66页
        3.4.2 加速度反应第66-67页
        3.4.3 滞回反应第67-72页
        3.4.4 结构耗能第72-73页
    3.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4章 结构抗震混合试验模型动/静自由度分离与等效方法第75-93页
    4.1 引言第75页
    4.2 基于动/静自由度分离与等效的结构抗震混合试验模型构建方法第75-78页
    4.3 高层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第78-82页
    4.4 高层隔震结构抗震混合试验第82-87页
        4.4.1 整体结构抗震混合试验模型的建立第82-85页
        4.4.2 结构抗震混合试验工况及结构抗震混合试验系统参数第85-87页
    4.5 结构抗震混合试验与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比第87-91页
        4.5.1 结构加速度反应第87-88页
        4.5.2 结构位移反应第88-90页
        4.5.3 结构剪力分布第90-91页
    4.6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5章 抗震混合试验考虑倾覆效应的复杂边界条件模拟方法第93-121页
    5.1 引言第93页
    5.2 考虑倾覆效应的试验子结构复杂边界条件模拟方法第93-100页
        5.2.1 试验单元边界自由度缩减方法第93-97页
        5.2.2 试验加载控制方法第97-98页
        5.2.3 考虑倾覆效应的试验子结构边界条件模拟方法第98-100页
    5.3 考虑倾覆弯矩的高层隔震结构抗震混合试验第100-109页
        5.3.1 整体结构混合分析模型的建立第102-106页
        5.3.2 结构抗震混合试验工况及试验加载设计第106-109页
    5.4 考虑倾覆弯矩与否对于整体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第109-112页
        5.4.1 隔震层反应对比第109-110页
        5.4.2 整体结构反应对比第110-112页
    5.5 考虑倾覆效应的高层隔震结构整体反应分析第112-120页
        5.5.1 结构加速度反应第112-113页
        5.5.2 结构位移反应第113-116页
        5.5.3 结构剪力及弯矩分布第116-118页
        5.5.4 隔震层反应第118-120页
    5.6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结论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个人简历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效电子传输层的制备及在钙钛矿/硒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下一篇:BN-MAS复合陶瓷组织结构及抗热震与耐烧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