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框架图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7-19页 |
1.4.2 研究框架图 | 第19-20页 |
2 概念和理论 | 第20-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0页 |
2.1.1 风险的含义 | 第20页 |
2.1.2 商业银行风险的含义 | 第20页 |
2.1.3 个人住房贷款的含义 | 第20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2.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商业银行风险过程管理理论 | 第21页 |
2.2.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概述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QN银行M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现状与缺陷成因分析 | 第23-55页 |
3.1 QN银行M分行简介 | 第23-24页 |
3.1.1 QN银行余M分行概述 | 第23页 |
3.1.2 M分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概述 | 第23-24页 |
3.2 QN银行M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4-31页 |
3.2.1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 第24-30页 |
3.2.2 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3.3 QN银行M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分析 | 第31-44页 |
3.3.1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类型 | 第31-33页 |
3.3.2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类别及表现形式 | 第33-34页 |
3.3.3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与贷款流程关系 | 第34-44页 |
3.4 现行QN银行M分行个人住房贷款流程简介 | 第44-45页 |
3.5 QN银行M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的现状分析 | 第45-51页 |
3.5.1 贷款事前风险控制分析 | 第46-47页 |
3.5.2 贷款事中风险控制分析 | 第47-49页 |
3.5.3 贷款事后风险控制分析 | 第49-51页 |
3.6 QN银行M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的主要缺陷与成因分析 | 第51-53页 |
3.6.1 主要缺陷 | 第51-52页 |
3.6.2 成因分析 | 第52-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4 QN银行M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方案的改进 | 第55-75页 |
4.1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方案改进的原则、方法和内容 | 第55-61页 |
4.1.1 方案改进的原则 | 第55页 |
4.1.2 方案改进的方法 | 第55-60页 |
4.1.3 方案改进的内容 | 第60-61页 |
4.2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方案具体改进 | 第61-73页 |
4.2.1 组织架构的设计 | 第61-63页 |
4.2.2 事前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 第63-68页 |
4.2.3 事中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 第68-70页 |
4.2.4 事后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 第70-73页 |
4.3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运转模式 | 第73-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5 QN银行M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方案的改进实施评价与保障措施 | 第75-82页 |
5.1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方案的改进实施评价 | 第75-78页 |
5.1.1 实施项目的基本情况 | 第75-76页 |
5.1.2 贷款内部控制流程实证分析 | 第76-78页 |
5.2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方案的改进实施保障措施 | 第78-81页 |
5.2.1 开发信贷人力资源 | 第78页 |
5.2.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 第78-79页 |
5.2.3 完善审贷分离制度 | 第79页 |
5.2.4 基于风险防范的个贷考核体系 | 第79-80页 |
5.2.5 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 第80页 |
5.2.6 树立信贷风险文化观念 | 第80页 |
5.2.7 积极利用法律手段保全资产 | 第80-81页 |
5.2.8 进一步发展个人住房贷款的保险业务 | 第8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附录 A 贷款风险与风险控制关系的调查问卷 | 第87-88页 |
附录 B 基于风险防范的个贷考核体系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