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言 | 第7-9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1.2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实际价值 | 第9页 |
2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之概说 | 第9-12页 |
2.1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之缘起 | 第9-11页 |
2.2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之概念 | 第11-12页 |
3 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之适用困境 | 第12-19页 |
3.1“教育、感化、挽救”精神难以体现 | 第12-14页 |
3.1.1 未能充分合理地对待当事人的异议权 | 第12-13页 |
3.1.2 附条件不起诉或让未成人及其家属无辜认罪 | 第13-14页 |
3.2 制度的适用难以体现优待未成年人 | 第14-17页 |
3.2.1 适用范围过于局限 | 第14-15页 |
3.2.2 附条件不起诉被当做是未成年人的“专属” | 第15-16页 |
3.2.3 未成年人与被害人的和解无任何保障 | 第16-17页 |
3.3 非刑事化改造理念难以体现 | 第17-18页 |
3.4 帮辅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4 外国相关制度考察与评析 | 第19-27页 |
4.1 美国审前分流制度之考察与评析 | 第19-22页 |
4.1.1 美国审前分流制度的定义与分类 | 第19-20页 |
4.1.2 美国审前分流制度的适用对象 | 第20页 |
4.1.3 美国审前分流制度的适用程序 | 第20页 |
4.1.4 美国审前分流制度之评析 | 第20-22页 |
4.2 日本暂缓起诉制度之考察与评析 | 第22-25页 |
4.2.1 日本暂缓起诉制度之简介 | 第22-23页 |
4.2.2 日本暂缓起诉制度之评析 | 第23-24页 |
4.2.3 对日本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司法处遇的再思考 | 第24-25页 |
4.3 德国暂缓起诉制度之考察与评析 | 第25-27页 |
4.3.1 德国暂缓起诉制度之简介 | 第25页 |
4.3.2 德国暂缓起诉制度之评析 | 第25-27页 |
5 完善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之建议 | 第27-39页 |
5.1 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之理念 | 第28-31页 |
5.1.1 司法平等理念 | 第28-29页 |
5.1.2 和解调处纠纷理念 | 第29-30页 |
5.1.3 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理念 | 第30-31页 |
5.2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之立法完善 | 第31-36页 |
5.2.1 同等条件下优先适用酌定不起诉 | 第31-32页 |
5.2.2 扩大附条件不起诉适用条件范围 | 第32-33页 |
5.2.3 确定被害人和解协议 | 第33-34页 |
5.2.4 缩短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 | 第34-35页 |
5.2.5 细化犯罪嫌疑人之异议对象 | 第35-36页 |
5.3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之配套制度完善 | 第36-39页 |
5.3.1 完善社会调查制度 | 第36-37页 |
5.3.2 完善帮辅教育等相关制度 | 第37-39页 |
6 结语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