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13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12-13页 |
2 转轨经济的基本内涵 | 第13-18页 |
·经济转轨的涵义 | 第13-15页 |
·转轨国家的界定 | 第13-14页 |
·中俄两国转轨以来的现状概述 | 第14-15页 |
·经济转轨的代表模式 | 第15-16页 |
·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 第15-16页 |
·中国的"温和渐变法" | 第16页 |
·中俄转型的经验教训 | 第16-18页 |
3 中俄国际收支平衡表结构的比较分析 | 第18-27页 |
·国际收支概述 | 第18-19页 |
·国际收支的概念 | 第18页 |
·国际收支的特点 | 第18页 |
·国际收支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 第18-19页 |
·国际收支平衡表结构分析 | 第19页 |
·中俄国际收支比较 | 第19-27页 |
·经常项目 | 第20-23页 |
·资本和金融项目 | 第23-25页 |
·储备资产项目 | 第25-27页 |
4 中俄收支平衡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27-36页 |
·经济因素 | 第28-32页 |
·经济结构安排的差异 | 第28-31页 |
·金融体制改革的差异 | 第31-32页 |
·社会因素 | 第32-34页 |
·国内投资环境的差异 | 第32-33页 |
·政府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态度 | 第33-34页 |
·国际环境因素 | 第34-36页 |
·两国与三大国际性组织:WTO、IMF以及世界银行的关系 | 第34-35页 |
·主要贸易国分析 | 第35-36页 |
5 中俄国际收支结构的风险分析 | 第36-39页 |
·俄罗斯的风险 | 第36-37页 |
·中国的风险 | 第37页 |
·转轨国家共同面临的风险 | 第37-39页 |
6 改善中国国际收支的措施 | 第39-43页 |
·经济措施 | 第39-41页 |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第39-40页 |
·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 | 第40-41页 |
·正确吸引与运用外资 | 第41页 |
·金融制度调整 | 第41-43页 |
·加强金融监管 | 第41-42页 |
·人民币汇率的调整 | 第42页 |
·政策引导,扩大内需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