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屏气下放疗技术 | 第16-17页 |
1.2.2 心电门控技术 | 第17-18页 |
1.2.3 4DCT技术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20页 |
第2章 患者资料及实验设备 | 第20-26页 |
2.1 患者基本资料 | 第20页 |
2.2 使用设备及软件 | 第20-26页 |
2.2.1 体位固定装置 | 第20页 |
2.2.2 定位CT | 第20页 |
2.2.3 双源CT | 第20-21页 |
2.2.4 放疗计划系统及加速器 | 第21-23页 |
2.2.5 MIM Maestro软件 | 第23-24页 |
2.2.6 IBEX软件 | 第24-26页 |
第3章 心跳周期中心脏、心包及左心室肌的几何变化 | 第26-36页 |
3.1 定位CT及4DCT图像的获取 | 第26页 |
3.2 心脏解剖结构勾画 | 第26-27页 |
3.3 数据统计 | 第27-28页 |
3.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8页 |
3.5 位置变化 | 第28-29页 |
3.6 体积及DSC变化 | 第29-32页 |
3.7 形态参数变化 | 第32-36页 |
第4章 心跳导致心脏、心包及左心室肌剂量学参数变化 | 第36-44页 |
4.1 放射治疗计划设计 | 第36-37页 |
4.2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37-38页 |
4.3 心脏、心包及左心室肌剂量-体积指标变化 | 第38-44页 |
第5章 静态心包轮廓对动态心脏的包含程度 | 第44-46页 |
5.1 静态心包轮廓的选择 | 第44页 |
5.2 数据统计 | 第44页 |
5.3 静态心包轮廓对动态心脏的包含情况 | 第44-45页 |
5.4 静态心包轮廓对动态心脏的包含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总结 | 第46页 |
6.2 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