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导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的情况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的情况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结构 | 第15-16页 |
1.3.1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论文内容的结构 | 第15-16页 |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2 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 第18-24页 |
2.1 相关的概念 | 第18-21页 |
2.1.1 基础设施投资的概念 | 第18-21页 |
2.1.2 经济增长的概念 | 第21页 |
2.2 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 | 第21-24页 |
2.2.1 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 | 第21页 |
2.2.2 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作用 | 第21-24页 |
3 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发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概述 | 第24-38页 |
3.1 江西经济增长的概述 | 第24-26页 |
3.2 江西基础设施发展概述 | 第26-30页 |
3.2.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 第26-28页 |
3.2.2 邮电通信基础设施 | 第28-29页 |
3.2.3 电煤水基础设施 | 第29-30页 |
3.3 江西基础设施投资概述 | 第30-38页 |
3.3.1 江西基础设施投资总规模分析 | 第30-32页 |
3.3.2 江西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分析 | 第32-38页 |
4 江西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的测定 | 第38-54页 |
4.1 指标选取 | 第38-39页 |
4.1.1 指标的选取 | 第38页 |
4.1.2 数据说明 | 第38-39页 |
4.2 单位根、协整和格兰杰检验 | 第39-42页 |
4.2.1 单位根检验 | 第39-40页 |
4.2.2 协整检验 | 第40-41页 |
4.2.3 格兰杰检验 | 第41-42页 |
4.3 VAR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4.4 VAR模型残差分析 | 第44-45页 |
4.5 脉冲响应分析 | 第45-47页 |
4.5.1 经济总产出对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脉冲响应分析 | 第45-46页 |
4.5.2 经济总产出对于电煤水和运输邮电行业投资的脉冲响应分析 | 第46-47页 |
4.6 方差分解分析 | 第47-51页 |
4.6.1 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总产出的方差分解分析 | 第48-49页 |
4.6.2 电煤水投资、运输邮电投资和经济总产出的方差分解分析 | 第49-51页 |
4.7 VEC模型分析 | 第51-53页 |
4.8 主要的结论 | 第53-54页 |
5 政策建议 | 第54-58页 |
5.1 建设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 第54-55页 |
5.2 加大江西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保持较高的投资规模 | 第55页 |
5.3 加大对落后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倾斜力度 | 第55-56页 |
5.4 优化基础设施投资行业结构 | 第56页 |
5.5 做好基础设施投资科学规划 | 第56-58页 |
6 研究的不足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