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古徽州传统聚落历史演变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区域概况第15-20页
        1.3.1 古徽州自然环境概况第16-18页
        1.3.2 古徽州人文社会环境概况第18-20页
    1.4 研究对象与选用数据第20-21页
        1.4.1 研究对象第20页
        1.4.2 选用数据第20-21页
    1.5 研究方法、内容与研究框架第21-25页
        1.5.1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1-23页
        1.5.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3 研究框架第24-25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5-32页
    2.1 传统聚落研究第25-26页
    2.2 聚落空间分布演变与特征研究第26-27页
    2.3 聚落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第27-29页
    2.4 古徽州传统聚落及演变研究第29-32页
第三章 古徽州传统聚落演变历程第32-37页
    3.1 旧石器时期至秦汉时期-萌芽期第32-33页
    3.2 魏晋南北朝至北宋-形成期第33-35页
    3.3 南宋明中叶-发展期第35页
    3.4 明中叶至清中叶-繁荣期第35-36页
    3.5 清中叶以降-衰落期第36-37页
第四章 古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分布演变研究第37-54页
    4.1 各时期传统聚落空间演化特点第37-47页
        4.1.1 隋以前以盆地为核心的空间分布特征第42-43页
        4.1.2 隋唐时期盆地与河下游空间分布特征第43-44页
        4.1.3 宋元时期沿流域大范围空间分布特征第44-45页
        4.1.4 明清时期新安江鄱阳湖流域“多核带”空间分布特征第45-47页
    4.2 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第47-54页
        4.2.1 聚落密度不断变大第47-48页
        4.2.2 聚落分布呈现空间集聚第48-49页
        4.2.3 轴向延伸、圈层扩展第49页
        4.2.4 各县发展的不均衡第49-50页
        4.2.5 聚落分布“低海拔”第50-52页
        4.2.6 沿河流集聚趋向明显第52-54页
第五章 古徽州传统聚落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4-60页
    5.1 土地资源的限制第54页
    5.2 生产灌溉的需要第54-55页
    5.3 人口迁移与内部分化第55-57页
    5.4 经济与商业贸易第57-58页
    5.5 受地域性影响的自发与需求第58页
    5.6 受认同性影响的自觉与选择第58-6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6.1 研究主要结论第60页
    6.2 论文创新点第60-61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作者简介第66-67页
附录第67-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验式消费模式下大型购物中心内部交往空间营建策略研究
下一篇:一种新型装配式半刚性梁柱节点力学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