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火力发电厂、热电站论文

湿冷方式用于提高直接空冷机组夏季带负荷能力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空冷技术的发展状况第11-13页
        1.2.1 国外空冷技术的发展状况第11页
        1.2.2 国内空冷技术的发展状况第11-13页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第2章 直接空冷机组夏季背压高的影响因素第14-23页
    2.1 概述第14页
    2.2 空冷凝汽器变工况数学模型第14-17页
        2.2.1 积灰对传热系数的影响第14-15页
        2.2.2 迎面风速对传热系数的影响第15-16页
        2.2.3 背压变化对机组功率的影响第16-17页
    2.3 直接空冷机组实例第17-21页
    2.4 防治措施第21-22页
        2.4.1 环境温度高时采取的措施第21-22页
        2.4.2 防治积灰的措施第22页
        2.4.3 防治迎面风速降低措施第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干—湿冷却系统对直接空冷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分析第23-39页
    3.1 引言第23页
    3.2 干湿冷却系统的分类第23-27页
        3.2.1 分建式干湿联合冷却系统第23-24页
        3.2.2 合建式干湿联合冷却系统第24-26页
        3.2.3 干湿散热表面紧缩在一起的联合冷却系统第26-27页
    3.3 采用干湿冷却系统的直接空冷机组热经济性模型第27-30页
        3.3.1 干—湿冷却系统及其运行方式第27-28页
        3.3.2 计算模型第28-30页
    3.4 某电厂330 MW机组热经济性分析第30-38页
        3.4.1 主蒸汽流量、湿冷凝汽量对机组机组背压和功率的影响第30-36页
        3.4.2 背压不变时风机转速对机组出力的影响第36-38页
        3.4.3 机组热经济性分析第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湿冷却系统的设计计算第39-53页
    4.1 冷却方式和设备的选择第39-41页
        4.1.1 电站冷却方式第39页
        4.1.2 凝汽器的分类第39页
        4.1.3 冷却塔的分类第39-41页
    4.2 凝汽器的热力设计第41-46页
        4.2.1 凝汽器热力设计基本公式第41-42页
        4.2.2 凝汽器尺寸设计基本公式第42-44页
        4.2.3 固定湿冷凝汽量下凝汽器的设计计算第44-46页
    4.3 冷却塔的设计第46-52页
        4.3.1 冷却塔的尺寸计算第46-47页
        4.3.2 冷却塔的热力计算第47-51页
        4.3.3 冷却塔的阻力计算第51-52页
        4.3.4 冷却塔风机第52页
    4.4 循环水泵第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5.1 结论第53页
    5.2 未来工作的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曹妃甸220KV变电站选址综合分析研究
下一篇:基于电流物理分量的电流质量评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