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缘起:关于许霆案 | 第8-9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2 司法审判的网络舆情监督现状分析 | 第13-19页 |
2.1 网络舆情概述 | 第13-16页 |
2.1.1 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 | 第13页 |
2.1.2 网络舆情的特征 | 第13-15页 |
2.1.3 司法审判的网络舆情监督机理 | 第15-16页 |
2.2 网络舆情与司法审判活动的互动 | 第16-19页 |
2.2.1 互动效果:冲突与契合 | 第16-17页 |
2.2.2 网络舆情为何会介入司法审判 | 第17-18页 |
2.2.3 网络舆情如何能介入司法审判 | 第18-19页 |
3 网络舆情监督司法审判活动的法理依据 | 第19-22页 |
3.1 实现公民言论自由之宪法权利的需要 | 第19-20页 |
3.2 对司法的约束和监督的需要 | 第20-21页 |
3.3 实现司法公正的需要 | 第21-22页 |
4 司法审判的网络舆情监督利弊分析 | 第22-28页 |
4.1 正面的影响 | 第22-24页 |
4.1.1 对司法正义的有力促进 | 第22-23页 |
4.1.2 对司法审判的有力监督 | 第23-24页 |
4.1.3 对司法裁量提供多元参考 | 第24页 |
4.2 负面的影响 | 第24-28页 |
4.2.1 对司法的贬损 | 第24-25页 |
4.2.2 带来“网络舆情审判” | 第25-27页 |
4.2.3 妨害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 第27-28页 |
5 网络舆情监督司法审判的界限与互动平衡 | 第28-38页 |
5.1 网络舆情监督司法审判的界限 | 第28-31页 |
5.1.1 尊重言论自由,保障舆情对司法的监督 | 第28-29页 |
5.1.2 谨慎表达个人言论 | 第29-30页 |
5.1.3 网络舆情不以干扰司法审判独立为界 | 第30-31页 |
5.2 司法审判机关的应对策略 | 第31-33页 |
5.2.1 加强对舆情的研判与应对 | 第31-32页 |
5.2.2 对司法权的坚守 | 第32-33页 |
5.3 完善规制网络舆情监督司法审判的法律保障措施 | 第33-38页 |
5.3.1 明确对司法审判介入的网络舆情的法律限制 | 第33-34页 |
5.3.2 完善审判公开,以看得见的正义接受舆情监督 | 第34-35页 |
5.3.3 建立、完善其他相关制度 | 第35-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