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1.2.1 艺术通感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图像转音乐及智能编曲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儿童绘画教育及电子绘板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4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第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儿童用户及理论基础和技术可行性分析 | 第19-38页 |
2.1 儿童用户特征及绘画兴趣培养 | 第19-25页 |
2.1.1 儿童关于音乐的心理特征 | 第19-20页 |
2.1.2 儿童关于绘画的心理特征 | 第20-21页 |
2.1.3 儿童审美的主要产生方式 | 第21-22页 |
2.1.4 儿童绘画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 第22-25页 |
2.2 面向儿童的艺术通感理论分析 | 第25-33页 |
2.2.1 艺术通感的成因和类型 | 第25-28页 |
2.2.2 音乐在绘画中的艺术通感表达 | 第28-30页 |
2.2.3 儿童的音乐绘画艺术通感特征 | 第30-31页 |
2.2.4 艺术通感对儿童的成长认知作用 | 第31-33页 |
2.3 智能编曲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7页 |
2.3.1 智能编曲的算法实现类型 | 第33-35页 |
2.3.2 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编曲优势分析 | 第35-36页 |
2.3.3 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编曲运算流程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智能编曲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第38-50页 |
3.1 由绘画转为音乐的实现方法 | 第38-42页 |
3.1.1 儿童绘画转为音乐的转换原则 | 第38-39页 |
3.1.2 儿童绘画与音乐的语言同构转化 | 第39-41页 |
3.1.3 儿童绘画的图像数据采集及初始群体生成 | 第41-42页 |
3.2 智能编曲的实现方法 | 第42-46页 |
3.2.1 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编曲音乐编码 | 第42-43页 |
3.2.2 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编曲适度函数构建 | 第43-44页 |
3.2.3 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编曲进化操作 | 第44-46页 |
3.3 智能编曲的实现流程 | 第46-49页 |
3.3.1 乐曲的表示 | 第46页 |
3.3.2 初始乐曲的生成 | 第46-47页 |
3.3.3 乐曲的进化流程 | 第47-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智能编曲儿童绘板设计及用户测评分析 | 第50-61页 |
4.1 智能编曲儿童绘板的设计目标和原则 | 第50-52页 |
4.1.1 智能编曲儿童绘板的设计目标 | 第50-51页 |
4.1.2 智能编曲儿童绘板的设计原则 | 第51-52页 |
4.2 智能编曲儿童绘板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56页 |
4.2.1 智能编曲儿童绘板的功能结构及操作流程设计 | 第52-53页 |
4.2.2 智能编曲儿童绘板的界面设计 | 第53-54页 |
4.2.3 智能编曲儿童绘板的系统功能实现 | 第54-56页 |
4.3 智能编曲儿童绘板的用户测试及价值分析 | 第56-60页 |
4.3.1 实验测试方法及内容 | 第56-57页 |
4.3.2 实验测试结果 | 第57-59页 |
4.3.3 实验测试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1 家长关于儿童培养绘画兴趣的问卷调查 | 第65-68页 |
附录2 智能编曲儿童绘板用户体验测试调查问卷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